|
面前茶几上,摆放着一个陶瓷小茶罐,那瓷罐淡淡的琥珀色底,混白的图案好似琥珀上镶嵌的白玉,斑斓间,几块紫色花瓣点缀其间,那是熏衣草的颜色。镶着金箍的罐口处,一朵梅花作扣,使盖与罐之间,紧密地合在一起,形成一道完美的金色光环。
犹如花瓶形状高贵而淡雅的茶罐,此时静静地端坐在那竹子做成的茶盘中央,在古朴的紫檀茶则茶具面前,显得尤其卓尔不凡,似乎在显示身份的同时也提醒着人们:罐子里面茶叶的金贵。的确金贵,也值得金贵,因为那茶罐里面装的是,来自峨眉山的茶中名品——论道竹叶青。
竹叶青茶产自峨嵋,因产量有限,巴蜀之外鲜有流通,故及其珍罕。竹叶青茶分品味、静心、论道三种,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的级别。其中论道竹叶青茶为至尊。
品过不少的绿茶清茗,雀舌、毛尖、旗枪等各地名茶也因为经常领略而觉得习以为常,当那一颗颗饱满油嫩的竹叶青茶芽从茶匙里滑出的时候,还是不由的感叹竹叶青茶叶的精致。青绿的茶芽末梢处带着一点点酱紫的颜色,油光细嫩,全是芽尖。颗颗饱满,微微地向一侧弯曲着,那形状就像去了壳的葵花籽染成了绿色。每一颗茶芽几乎是大小一致的均匀,想起朋友说那是在峨眉山清音阁的茶社里,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用镊子一颗一颗精心为我挑选的。此时我信了。
为了不失茶的真味,也为了能够全面透赏茶叶在水里苏醒复活的全过程,我放弃了用紫砂茶壶和青瓷盖杯,而选择了一套水晶玻璃茶器。不知道电壶里煮着的崂山水能否配得上着来自峨眉名山的佳茗,反正我觉得,用崂山水来泡绿茶是最好的,最能彰显绿茶的神韵。
注入热水后,所有的茶叶都一根根竖了起来,密密麻麻的,起初是漂浮在壶水的上面,稍顷,便有一根接着一根的慢慢往下沉落,沉落壶底的那些茶叶依然在水中呈竖立的姿势,与水面上飘浮着的那些茶叶很自然地分成对峙的两个“阵营”,中间隔着绿水。上面是俨然是“刀枪林立”,下面却好比是“万笔朝天”。端起茶壶,透过壶壁凝望着上下摇曳的茶芽,让人不禁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茶汤是清澈透绿的,就像一湾春水。想起朋友告诉我川中的那副对联:“诗思清于新竹色,交情淡道古琴音。”我期待着也能有这种感觉。
端起茶碗送到鼻前闻一闻,没有期望中的茶香。呷一口,淡淡的,再喝一碗,还是淡淡的,没品出什么味道,犹如泡乏了的茶水。此时的心中略微有些发慌,该不会是我不识竹叶青的茶性?抑或是茶叶放少了?按照我喝茶的习惯,投茶量总该是一般喝茶人的两倍,应该是不算少了呀。
再续水,继续泡,权当是解渴的白开水,一碗接一碗地往肚子里面送。
就在我即将“绝望”的时候,奇妙的感觉出现了。舌下,确切讲是在舌根的两边至腮腺处,似有甘泉涌出,一股毫无阻隔的甘洌和清爽从喉咙深处徐徐传来,以致咽下的津液都是甘甜的。不知不觉中,茶碗里的茶色变得金黄透绿,空气中,一股幽幽的暖香在浮动,在缭绕……
啊!原来真正的美妙,总是姗姗来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