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854|回复: 4

[转帖] 岩茶入门课程读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茶叶分类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
   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武夷水仙,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等等。
   乌龙茶(青茶)的初制加工工艺:茶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造型)——毛茶。
   而武夷岩茶即有乌龙茶起源之说,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二、武夷岩茶产地
    许多人对武夷岩茶的产地范围有所迷惑,这里说明一下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
①根据原料产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产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武夷岩茶丹岩产区。
②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也就是以前所讲正岩、半岩茶)
③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武夷山行政区域内)除名岩产区外的其他地区。(也就是以前所讲的外山茶)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武夷岩茶——属性特征
   1、属性
   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
品质特征: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以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2、特征
   岩茶的共性特点:含上述“属性”中的特点,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且性温健胃,具“岩骨花香”之特征。
   岩茶的个性特征分析:
  (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 “韵味”。
  (3)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三:
  (1)独特的生态环境。
  (2)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
  (3)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
  以上定义说明: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
“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
“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境特征(特定的地域特征),应区别于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工艺特征。也就是说,不要把工艺特征和品种特征当作岩韵特征。
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茶叶耐储藏)。
   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活、甘、清、香”四个字。
  香。 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 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留香”等。
“一般的岩茶都可体现“香”;
等而上之才体现“清”;
再上之才表现出“甘”;
最佳者才表现为“活”;
后者都包含有前者的特征,有前者的特征就未必能体现后者的特征。所以真正好的武夷岩茶应该是以“活”为上。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活、甘、清、香”,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令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四、武夷岩茶——品种简介
武夷山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
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其中大红袍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其余的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等有几百、上千种,统归一个系列。近几年武夷山还引进了外地的乌龙茶优良品种,有少量栽培、生产和上市销售,如黄旦、奇兰、黄奇、黄观音,金观音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武夷岩茶品种:
1、肉桂——武夷岩茶当家品种之一:
肉桂原为武夷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成品茶特征: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汤色橙黄至金黄、透亮,叶底绿叶红镶边显、软亮。
2、水仙——武夷岩茶当家品种之一: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
成品茶特征:条索肥壮(壮实)、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叶背常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幽长似兰花香,味浓醇而厚回味甘爽,汤色浓艳呈深橙黄色或金黄色,叶底软亮、朱砂红边明显,耐冲泡
3、武夷名枞:为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品种群,绝大部分为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青褐油润;天然花香细、幽、长;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汤色橙黄明亮。品种风格介于肉桂和水仙之间,大部分有野茶的风味。
武夷十大名丛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4、武夷奇种:由当地的菜茶品种采制而成。
特征为: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微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而不强烈,细而含蓄,滋味醇厚甘爽,喉韵较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与他茶适量拼配,能提高味感而不夺他茶之胜是其特点,耐久储。
五、清香型岩茶与传统型岩茶的差异:
   
   清香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适合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者。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但常带杂味(如闷味、陈味等)而欠清纯。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叶底无看相,品种特征淡化。茶性更温和、不伤胃。该类型适合于“老茶鬼”。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了解认识清香型、传统型之前先理解两个概念:
   1、做青发酵:是指乌龙茶做青全过程中茶叶内涵物质的转化。包括鲜叶损伤接触空气后氧化红变和乌龙茶特有香气成分的形成等等。因此发酵轻重不仅仅是指红边的多少,红边的多少也不能简单代表发酵的轻重。只有适度的发酵才能制出好茶。有制过乌龙茶或看过做青全过程的人就能理解:在两、三小时以内,重摇青就能达到或超过三红七绿或红边过重,但香气却没有。这事实上是发酵不足造成的,说明红边多不等于发酵重。
   2、传统岩茶的工艺:与目前市场上岩茶的本质区别在于精制焙火,而不在于初制。传统岩茶都经过长时、低温、碳火烘焙(炖火),未炖火的一律称为毛茶原料或半成品。现代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既有传统炖火的岩茶,也有未炖火只经整形烘干的岩茶上市销售。为区别两者的风格,将后者称为清香型,前者称为传统型。
   亲自试验验证:家中有烘箱的茶人可自己亲自做一个试验,将你认为的清香型茶叶(红边较少的茶叶),放到烘箱中,用120度的温度烘烤1.5--2小时。再将其与未烘烤前的同一号茶对冲,你会发现两号茶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清香型,一个是传统型。说明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在于精制炖火,而不在于初制。

六、武夷岩茶的品饮:
   武夷岩茶也称工夫茶,除了武夷岩茶的加工很费工,技术性很强外,更主要的是指武夷岩茶的冲泡品饮很讲究、很花工夫:需讲究水质,品茶用具,冲泡方法,品茶要领和功底等等,与其他茶类都不尽相同。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调整到1至7泡的汤色和滋味基本一致、缓慢减淡,且可冲泡10余次。浸泡时间可直接影响冲泡次数:浸泡时间长则冲泡次数就会减少。
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要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回甘程度、余味长短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