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783|回复: 0

[转帖] 浅解品茗的无味为至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茶人陆次之品评龙井感言:“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无味为至味,作为一种品茗的感受和哲学意境,读来见仁见智,尝试解读。

      其一:追溯老子的《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五味令人口爽;道之出口,淡乎其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恬淡为上。” 无味之味是一种有无相生的状态,无极太极涵泳万象。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有生于无,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种无味,是一种冲和、静和、淡和、太和,是一种静照,照见五蕴皆空,味不异空,空不异味,味即是空,空即是味。这种无味,是在无我、忘我的一刹那的空无一切、心无挂碍,是一种至纯至真,是一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种无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味,而是摆脱了感官利害和具体斑驳的味道,是一种精神境界上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晋人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其二:无味之味,即淡味。《说文》解释到:“淡,薄味也。”味无味处为真味,所谓真味就是物质的本然味道、基本味道、自然味道,是其它味道的基础。夫五味主淡,淡则味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无味之味蜕去了生理感官色彩,成为一个纯粹的美学概念。并且由“淡”衍生了如平淡、清淡、恬淡、冲淡、淡泊、淡远等诸多审美观念,共同反映了古人尚淡的审美价值取向。这种美与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空潭印月,上下一澈;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如孔子所言:“质有余也,不受饰也。”绚丽之美复归平淡,极饰反素也。有色达到无色,有味升华为无味,从而使本色朴素的美成为至美,无味的自然成为至味。

      其三:无味是茶的原味、正味,不苦不涩、不偏不斜、不厚不重、不稠不浓、不浮不沉、不张不抑,古淡闲远,清新自然。无味也蕴含了味之品只是品茶的一个具体过程,味之境才是品茶的终极目的。无论精茶粗茶,不必过分注重其滋味的优劣,应该关注的是品茗的松弛心境和精神的淡然愉悦,于粗茶中品出恬淡,于平凡中品出闲适,于困境中品出安宁,于无味中品出大味。竹篱茅舍自甘心,享受有味而不沉浸其中,品出至味而不矜持炫耀,一杯茶才能喝出心灵的无味为至味,才能品出人生的心远地自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4-6-17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