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学者认为:“西江水”是南禅宗的代称。(寇丹:再论陆羽的“西江水”,见寇丹:陆羽与《茶经》研究)
有学者总结说:“西江水”这一“意象”是指宜于煎茶的故乡的河水,也代指绵绵不尽的乡情,其中包括对恩人智积禅师的怀念……言“西江水是南禅宗的代称”,深长思之,似无此奥旨。(丁文:《六羡歌》、“西江水”与“名利场”,见《茶周刊》2004年第35期)
综合以上诸家论点,第一种将“西江水”作为有形的“意象”,是一条日夜流淌着的、可以寄托陆羽哀思的河流;位于湖北天门县姜家河到截河口的汊水河段,长约3里,古称“西江”。第二种则将“西江水”生华作无形的“意象”,是禅意、是道心,是一条通往真如本心的禅流。这禅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我们生命本体的指称和皈依。
冷香斋主人以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开启了我国茶文化学术探讨的良好风气,值得充分肯定。而且这两种说法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即 “西江水”不仅是一条有形的河流,更是一条富于禅意的河流。
“西江水”之所以和禅有关,是因为唐代著名禅德马祖道一的一段公案。据《景德传灯录》卷八载:庞蕴居士曾参问马祖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回答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马祖道一所说的“西江水”,和赵州从谂和尚的“庭前柏树子”、“吃茶去”等禅语法言一样,已脱离了具体物象,当体即是,拟向即乖,是不可言说和思辨的禅机妙用。
那么,陆羽作《六羡歌》时,是否就暗喻着禅宗的“西江水”呢?
冷香斋主人认为,不管陆羽当时如何思想,关键是我们后人怎样看待。如果我们囿于个人知见,死死咬定“西江水”一定是什么什么,这样是不能完全解读陆羽《六羡歌》的;如果我们敞开心怀,放越眼界,则三千大千世界,处处都是“西江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西江水”,而不必斤斤计较于陆羽《六羡歌》里的一句“西江水”了。
宋人杜耒有一首《寒夜》诗说得好:“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月常有,梅花不常有;梅花有了,月不一定有。寻常月色,忽然抬头看见疏影横斜的梅花,心眼顿开,欣喜不已,连窗前月似乎也不一样了,有着清幽淡雅的美。其实月还是寻常月,梅花也是寻常梅花,而窗内人,却大有“原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的感慨。竹炉汤沸,越瓯茶熟,梅香扑鼻,清寒彻骨,在这寻常月色中,我们重新发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也超越了自己。
这,大概才是陆羽“西江水”带给我们的真正思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