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257|回复: 1

弈棋得官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封建社会,棋下好了,不仅能擅名天下,得授清职,旱灾上悠哉游哉的日子,有时机缘凑巧,也能混个太守、刺史当当,自此衣紫腰金,官动亨通。下面的几例,就都是弈棋官的故事。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喜欢下棋。他手下有一个臣子名羊玄保,泰山南城人,是当时著名棋手,棋品为第三。平时,他和文帝弈棋,总是饶让几着,以免皇上输了棋,来个“天威难测”。一次,宋文帝心血来潮,对羊玄何说:“我们下一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就输一个大郡给你。”羊玄保听子大喜,使出浑身解数,把文帝杀了个大败亏输。封建社会是讲究“君无戏言”的,羊玄保马上被授以宣城太守的重任,又累迁会稽、太常、吴郡太守,都是当时物阜民丰的名郡。据《宋书-羊玄保传》上说,羊玄保“不营财利,处家俭薄”。这在“千里为官只为财”的封建时代,是颇为难得的。可惜的是,他“为政虽无干绩”,也就是官当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出色表现。但宋文帝眷顾他这个棋友,“第有好官缺,未尝不先忆羊玄保”。

  无独有偶,宋明帝也很有乃祖遗风,搞过以棋授官的事。驾部朗沈宪为乌程太守。宋蝗帝的棋臭得要命,史书上说他“去格(最等级标准)七八道”,即只能算个未入流。但大臣们为了拍皇帝的马屁,都说他的棋已入第三品,属国手一级的。明帝也不自觉,还以为果真如此。至于沈宪,不知道怎样在棋盘上哄骗了皇帝,才弄来了一官半职。史书上说沈宪“政绩甚佳”,太守褚渊以棋喻人,说这叫“方圆可施”。宋明帝以棋选才,也算是误打误撞,蒙上了八九不离十。

  在中国古代,不仅有因棋得官、平步青云的,也有凭借这一技之长,被任命为聘问大使,开足了洋劳荤的。《旧唐书-新罗传》上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新罗王死。派左赞善大夫邢前往吊祭。玄宗听说新罗人多喜弈棋,又派围棋高手杨季鹰为副使。杨季鹰到新罗后,杀遍新罗无敌手。新罗新王相待甚厚,赠送大笔金宝药物,发了一笔小的“洋”财。

  另据《春渚纪闻》一书记载,北宋的一代名臣郭贽,也是因棋“遭遇圣时”位登公辅的。郭贽为平头百姓时,在京师皇建院攻读。一日,他正与一僧人对弈,外面忽传南衙大王驾到。这位南衙大王,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赵匡义见棋局,叹为精妙,召郭贽对谈,大加称赏。事后不足一个月,宋太祖“驾崩”,赵匡义继位为帝,召郭贽入朝为官。这也可以说是因一局棋而致“龙宠”了。

  一本名叫《尘谈》的古书上说:‘弈棋擅国,则舅隶可以长堂。“其实,围棋本来就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的雅戏。在封建社会,善弈者有丢了脑袋、有倾家荡产的,有这么几个衣紫腰金的,也不足为怪。
发表于 2010-4-3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弈高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3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