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古书上说,这一时期内,日本曾先后派出十九批遗唐使,其中包括许多僧侣和学者,到唐朝的首都长安留学。包括围棋在内的中国文化,以更快的速度输入日本。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中、日两国在围棋史上的首场争霸战——顾师言和日本王子的对弈。
唐代有一本名叫《杜阳杂编》的书,里面记载,唐玄宗大中(公元847--859年)年间,有日本和中国高手一决胜负。唐玄宗难拂远客之意,就命唐宫中的顶尖高手、棋待诏顾师言,与日本王子一战。
这一局棋,顾师言猜到白子先行(唐代,围棋白子先黑子)。他根本没有把小小的日本王子看在眼里,开局后随手应对,意态颇为消闲。那日本王子越看越气,心想,且让你小子张狂一时,呆会儿我使出杀手锏来,管保让你哭都哭不出来。存了这个念头,王子下得更加谨慎小心。
却说那日本王子设好圈套,左一步,右一步、把顾师言逐渐引入套中来。到第32着时,他眼见时机已到,便“啪”地一声把棋子拍到棋盘上,然后将两臂抱在胸前,一眼不眨地盯着顾师言。心想:网儿已收紧,鱼儿已上钩,还怕你顾师言飞上天去?
顾师言凛然一惊,他细一看棋盘,才知道大事不好。原来,由于一时疏忽,白子已被两征之势,围魏不能救赵,顾此失彼,心中不禁连连叫“苦也”!棋下输了事小,有辱君、有损国威事大。他赶紧凝神静气,苦思起对策来。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日本王子一心围捕对方,却没料到自己的棋势中也有一个虽小却足以致命的漏洞。顾师言考虑许久,终于抓住这一破绽,把棋子轻轻落到棋枰上,下出了弈林中传为佳话的神奇妙手——一着解两征的镇神头势。
此招一下,日本王子脸色骤变。没想到刚才还是铁桶般的江山,顿时变得支离破碎,不可收拾。也怀着和顾师言同样的心情,冥思苦想许久,仍然举棋不定,毫无解法。用《杜阳杂编》上的话就叫:“瞪目缩臂,以伏不胜。”无奈之下,他回顾鸿胪(唐代外交官),问顾师言棋口可列第几。鸿胪诡笑,答称:第三手。”王子请见第一,鸿胪诈称:“敝国规矩,胜了第三方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方能见第一。阁下不能胜第三,这个……”
日本王子听了,争强好胜之心顿时烟消云散,叹了口气说:“小国的第一,还赶不上大国的第三,真没想到竟会如此。”说完,便用双手掩住棋盘,罢了不下了。
这个故事的真伪如何,一直是围棋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杜阳杂编》的作者名苏鄂,是唐僖宗光启年间进士,唐朝人记唐朝事,总要有些准确性。这场对局,《旧唐书-宣宗本纪》上也有记载:“日本国王子朝贡方物,王五善棋帝令侍诏顾师言与之对手。”只是对弈的过程和结果,做为正史的《旧唐书》没有说。《杜阳杂编》是笔记,杂谈一类的作品,把对弈过程文学化、艺术化,完全是可能的。所以,“小国之一,敌不过大国之三”云云,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言。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明朝的《萃弈搜玄》、《万汇仙机》等棋谱中,都载有镇神头势。着法为43手,与《杜阳杂编》所述不同,解两征却是不错。不过,这也不能确认故事是真实的。有人写小说,就会有人造假棋谱,就连《杜阳杂编》也说:“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镇头图。”“好事者”三字,是很令人玩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