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432|回复: 1

[分享] 漳州茶文化茶叶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自此,“漳州茶叶”得以走进历史记录之中。

  据传,唐宋时期漳浦盘陀岭顶(旧称“黑归岭”,海拔800m)有一间庙宇,面积 30平方米,庙宇内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和尚叫黑和尚(漳浦杜浔人),另一个叫大面和尚(云霄人)。他俩在庙旁种茶六亩左右,至今还保留三株。庙内有一口井,井旁有两块石,至今还保留尚好。传说当时进京考试的书生,均要经过此路,在那间庙宇休息。两和尚将井水泡茶请书生饮用,为旅途中疲惫的考生解乏消暑,调整心境。

  由于漳州自宋代才开始修地方志,而漳州地区各县的县志从明代才开始修纂的,因此,宋代以来有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日见丰富。宋淳熙五年(1178年)的《临漳志序》提及漳州物产就有“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入有粮、棉……茗之类”。漳州通判王炜在《清州十咏》风土中记述:“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绿笋供春撰,黄焦入厦筵”。此外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焦坑茶韵》、李纶的《临漳志》等均有种茶饮茶的文字记载。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时中国茶叶发展重心南移,唐时茶叶生产还不曾发展的闽南一带,明显地活跃和发展了起来。


  在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的《茶经》中,对我国南方南部各地的产茶情况,只提到“思(今贵州省务川一带)、播(今贵州省遵义市、县和桐梓等县地)、费(今贵州省德江一带)、夷(今贵州省绥阳一带)、鄂(今湖北武汉市长江以南部分、黄石市和咸宁地区)、袁(今江西萍乡市和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吉(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福(今福州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洞宫山以东地区)、建(今福建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沙溪中上游除外)、韶(今广东韶关市、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等县地)、象(今广西象县一带)十一州。”陆羽对这些州茶叶质量的情况也不怎么清楚,仅称“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至于这些州邻近或更南的其他州的情况,无论是《茶经》还是其他史籍,都没有或很少提到了。但是入宋以后,情况就明显两样了。如《太平寰宇记》(乐史撰,约公元987年)对中国南方产茶的记载,就比唐朝要详细和丰富得多。其“江南东道”载:“福州土产茶……漳州土产腊茶。”

  “腊茶”是腊面茶的简称,即团茶、饼茶焙干以后,用蜡状的粥液结面保存,实际上即团茶或饼茶。据元朝中期刊印的《王祯农书》解释:时茶叶有“茗茶”、“末茶”和“腊茶”三种。所谓“茗茶”,即有些史籍所说的芽茶或叶茶;“末茶”是“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而成。这三种茶,以“腊茶最贵”,制作最“不凡”,所以“此品惟充贡茶,民间罕见之”。

  由于在宋之前均未能见到相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因此从时间上来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文中有关漳州茶叶的记载,应为漳州最早的茶叶文字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文化: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0-1-1.html
品茶论道:中国茶道与道家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1-1-1.html
中国茶道与佛教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2-1-1.html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文人茶道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3-1-1.html
中国茶文化:武夷岩茶之茶德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4-1-1.html
中国茶道之源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5-1-1.html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6-1-1.html
历史文化:中华茶叶品饮法源流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6977-1-1.html
茶叶最忌讳的十大味道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8828-1-1.html
茶叶保存收藏方法是门艺术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8829-1-1.html
茶文化中"敬茶"的礼仪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8830-1-1.html
茶文化与婚礼的关系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8831-1-1.html
茶具文化之认识紫砂壶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8832-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