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1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茶场一墙之隔的是茶场管理用房,是古时朝廷官员在此征税办公的场所。而今,管理用房已变成了“观音禅师”。据说,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经建有茶场和茶场庙,设有“茶纲”,到清咸丰二年,朝廷委派东阳县衙管理茶场,立“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三大碑。二00四年十二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在详细考查古茶场后指出:“这种古代市场功能性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与古茶场密不可分的一系列茶文化令人称奇,填补了我国文保史上的茶文化空白。‘三大碑’说明玉山古茶场除季节性茶叶交易外,平时还有白术、粮食等商品自由交易,反映了综合市场的特性,同时见证了山区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管理用房旁边的耳房转出,古茶场便赫然在目。古茶场在空间上,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其实她是由“两进、两井、一门楼”组成。前后两进房子均为五开间,中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厢房十四榀柱子围成了一个大四合院(即大天井),均为二层楼房,形式为走马楼。楼上临天井四面是相通的廊,以便于楼上客商往来。楼下为固定摊位及自由交易摊位。大天井里原本有一个飞檐翅角的戏台,听老辈们说,上有雕龙画凤,葫芦定风叉等,精工细致,堪称这里的建筑经典。从中间一进两侧大简易楼梯拾级而上,楼上便是古时观戏的贵宾台。台中有一张旧桌,桌旁放置着一张古色的茶缸,上有茶叶文饰,腹部还有“周顺德记”四字,可见茶缸主人家底颇丰。而古时候,也正是在这台子上,人们开展“斗茶”、“猜茶谜”等游戏时,就少不了这种茶缸。
玉山古茶场,处处都在向人述说着历史的轮回和沧桑,也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经过了时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和荡涤,使自己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使越来越多的人心驰神往。磐安也看到了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正积极开发玉山古茶场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保护、开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真正提升古茶场的整个“古色”品味。副省长茅临生应邀参观了古茶场,《建筑时报》总编赵仁童和建设规划师洪铁城也应邀给古茶场作了详细调研,他们都对如何开发玉山古茶场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玉山古茶场的开发,将给这个依山傍水、玲珑精致的小山城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大大增强磐安历史文化内涵。
磐安将在茶文化上充分挖掘,努力打响玉山古茶场文化品牌,使磐安神奇的山水和文化走出深闺,成为浙江中部的旅居胜地,成为国内旅居业中的一朵奇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