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1

[转帖] 一罐手工明前茶产生的全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分后,清明前,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正是杭州明前茶的采摘时期,今年杭州的茶园虽然经历了年初的霜雪侵害,但所幸的是没有遭遇“倒春寒”,这是茶农最怕的一个词。所以尽管总产量稍受影响,但大部分杭州茶农的脸上,还是有着和天气一样晴朗的神色。茶的生长和气温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年因为天热得晚,采茶的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一段时间,但最近几日维持在20—25℃的气温,正是茶树生长最快的温度条件,可以说,明前茶到了最好的时候。于是新芽趁着风和日丽,奋力生长;茶农争分夺秒,忙碌收获,整个茶区一片繁忙而热闹的盛大景象。

手工OR机器?茶的两难选择

3月26日,杭州的知名茶产区龙坞镇,开始了2008年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采茶炒茶,与政府组织的“开茶节”之类不同,这是茶农因为茶叶生长规律所致而自发形成的第一次大规模劳作,对于明前茶的收购价来说,可以说是几乎每天一个价,不过都是呈递减的趋势。赶在时间的脚步前卖个好价钱,几乎是每个茶农内心强大的驱动力,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地早产早卖,当然都是他们需要操心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茶农中也在渐渐普及机械化操作,在杭州生产的茶叶中,已经有80%甚至更高的比例应用了机械化炒茶。

任何手工的东西都有人的情感在里面,就如同奢侈品,柔软皮革上每一个细密的针脚都凝聚着制作者的情感和体温,茶作为一种有生命和灵性的东西亦如此。西湖龙井茶一直傲视天下绿茶是因为它优异的感官品质,而这一切跟其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密不可分,不知多少代炒茶人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才凝聚而成制茶绝技,但是其低下的生产效率又和现在的工业社会越来越脱节。据了解,机器炒茶的一天产量是手工炒制的十倍,而且机器炒的茶形状色泽统一,比手工茶甚至卖相更好,这些都让文化成分含量极高的茶产业面临着两难境地,手工炒茶和很多传统的东西一样,面临着边缘化和失传的尴尬。

自炒自饮一杯回归老样子的龙井茶

很多人喜欢去山里吃农家菜,去湖边钓鱼,去茶园喝茶,为的就是一种新鲜的原生态感觉,这几天在龙坞镇的茶叶市场内,一些茶企业和茶人在这里发起了一次回归文化传统的“老样子”手工炒茶的大型活动,旨在提倡大家从观念上重视对手工技艺的保护,从定价上也高于机炒茶,体现对手工和汗水的尊重。20个炒茶工加班加点地炒制刚刚采下的特级龙井茶,同时提供给买茶的人自己炒茶的机会,吸引了很多休闲爱好者。

自己开车来买茶的宋先生说:“以前春天在农家喝茶,也想着学炒一锅试试,但是早期的鲜叶子太珍贵,浪费了很可惜,主人也不敢让我们试炒,怕烫着客人。现在有个专门教炒茶的师傅在边上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既安全又有成就感,自己炒的茶才是天底下最好喝的茶。”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炒过茶以后才知道这里的学问有多深,真的要炒出一锅好茶太不容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茶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傅鸿斌师傅是龙坞镇上著名的茶叶审评师,每年这里的第一泡茶都是由他来定价的。傅师傅对茶的掌握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任何茶叶只要拿到他面前,真龙井还是假龙井,是西湖区哪个山头,哪块地的龙井,甚至哪一天出的茶,他都能像神算先生一样立即给出答案。这也就是一个老茶人的价值之处,以自己发达的感官作为特长,再高的做假技术也瞒不过他的眼睛和舌头,就像一个活的标尺和精密的仪器,与老中医相似,有点越老越值钱的味道。傅师傅告诉我们,判断炒茶技术有平、扁、光、滑,色、香、味、形八个字,要达到真正的高手境界,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同样的鲜叶,著名炒茶师炒出的茶在定价上就高出许多。手工茶和机炒茶从外观上可以简单分辨,手工炒的茶色彩更加翠绿,却不像机器炒的颜色那样均匀,而机器炒的茶大小形状整齐划一,但叶子缺少生气和一种油亮的色彩,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些差别。

古法制龙井茶全过程

一、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俗称摊青。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二、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进程,当锅温达 70-110°C时,涂抹少许专用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三、辉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锅温60-70°C,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四、在西湖龙井茶的传统工艺里,龙井茶起锅后加工过程并未结束,必须经过“收灰”,把炒好的绿茶用滚包包装好,放在铺有生石灰的缸或坛子里。通过生石灰“收”掉新茶里的青草味、火气和水分,时间一般在半个月左右,这就是绿茶的“后发酵”,如同 “绍兴老酒”,有一个品质激活和酝酿的过程,要品尝到原汁原味的西湖龙井茶,这个过程是千万少不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4-6-17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