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747|回复: 1

[分享] 饮茶用水——古人论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说明茶与水的关系至深,谈茶就要论水。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说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往往会超过茶,这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而且饮茶时,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都是通过水来实现的;还有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最终也是通过水的冲泡,经眼看、鼻闻、口尝的方式来达到的。如果水质欠佳,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污染,人们饮茶时既闻不到茶的清香,又尝不到茶味的甘醇,还看不到茶汤的晶莹,也就失去了饮茶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品茶给人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享受。

  一、古人论水

  中国在唐代以前,尽管饮茶已较普遍,但习惯于在煮茶时加入各种香辛佐料。在这种情况下,对茶的色、香、味、形并无多大要求,因而对水品要求也不高。唐代开始,随着茶品的增多,以及清饮雅赏之风的开创,才对水品有了较高的要求。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最早提出鉴水试茶的是唐代的刘伯刍,他"亲揖而比之",提出宜茶水品七等,开列如下。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淞江水第六;(《煎茶水记》)

  而差不多与刘伯刍同时代的陆羽,根据张又新的记述,在辨别扬子江南零水的真假时,根据自己亲身实践,提出“楚水第一,晋水最下”。并把天下宜茶水品,评品次第如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泠,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

  吴淞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而清代的曹雪芹在《冬夜即事》诗中,主张“却喜侍儿知试茗,取将新雪及时烹”。认为雪水沏茶最佳。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古代茶人,对宜茶水品议论颇多,说法也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

  1)择水选源:如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冽,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试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密切。

  2)水品贵“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的“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明代顾元庆《茶谱》中的“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凡此等等,都说明试茶水品,以“活”为贵。

  3)水味要“甘”:如北宋重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味美者曰甘泉,气氛者曰香泉”。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主张:“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强调的宜茶水品在于“甘”,只有“甘”才能够出“味”。

  4)水质需“清”: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净。宋代“斗茶”,强调茶汤以“白”取胜,更是注重“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用石子“养水”,目的也在于滤水。上面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宜茶用水,以“清”为本。

  5)水品应“轻”:如清代乾隆皇帝一生中,塞北江南,无所不至,在杭州品龙井茶,上峨眉尝蒙顶茶,赴武夷啜岩茶,他一生爱茶,是一位品泉评茶的行家。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每次出巡,常喜欢带一只精制银斗,“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按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定北京玉泉山水为“天下第一泉”,作为宫廷御用水。

  以上诸家,对宜茶水品选择,都有一定道理,但不乏片面之词。而比较全面评述的,要数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提出宜茶水品“以清轻甘洁为美”。清人梁章钜在《归田锁记》中指出,只有身入山中,方能真正品尝到“清香甘活”的泉水。在中国饮茶史上,曾有“得佳茗不易,觅美泉尤难”之说。多少爱茶人,为觅得一泓美泉,着实花费过一番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