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了解认识清香型、传统型之前先理解两个概念:
1、做青发酵:是指乌龙茶做青全过程中茶叶内涵物质的转化。包括鲜叶损伤接触空气后氧化红变和乌龙茶特有香气成分的形成等等。因此发酵轻重不仅仅是指红边的多少,红边的多少也不能简单代表发酵的轻重。只有适度的发酵才能制出好茶。有制过乌龙茶或看过做青全过程的人就能理解:在两、三小时以内,重摇青就能达到或超过三红七绿或红边过重,但香气却没有。这事实上是发酵不足造成的,说明红边多不等于发酵重。
2、传统岩茶的工艺:与目前市场上岩茶的本质区别在于精制焙火,而不在于初制。传统岩茶都经过长时、低温、碳火烘焙(炖火),未炖火的一律称为毛茶原料或半成品。现代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既有传统炖火的岩茶,也有未炖火只经整形烘干的岩茶上市销售。为区别两者的风格,将后者称为清香型,前者称为传统型。
亲自试验验证:家中有烘箱的茶人可自己亲自做一个试验,将你认为的清香型茶叶(红边较少的茶叶),放到烘箱中,用120度的温度烘烤1.5--2小时。再将其与未烘烤前的同一号茶对冲,你会发现两号茶的风格截然不同:一个是清香型,一个是传统型。说明清香型与传统型的区别在于精制炖火,而不在于初制。
六、武夷岩茶的品饮:
武夷岩茶也称工夫茶,除了武夷岩茶的加工很费工,技术性很强外,更主要的是指武夷岩茶的冲泡品饮很讲究、很花工夫:需讲究水质,品茶用具,冲泡方法,品茶要领和功底等等,与其他茶类都不尽相同。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调整到1至7泡的汤色和滋味基本一致、缓慢减淡,且可冲泡10余次。浸泡时间可直接影响冲泡次数:浸泡时间长则冲泡次数就会减少。
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品茶要领: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要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回甘程度、余味长短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