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886|回复: 3

[分享] 来自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绿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 件,发展茶叶生产。

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 ”。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 * 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 * 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

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1976 年年产茶叶 5 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 年年产茶叶 8.7 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婺绿辉煌

大畈灵山茶

明嘉靖年间,县人汪宏(时任吏部尚书)以本县大畈灵山茶进贡皇帝,获得皇帝钦赐的“金竹峰”金字匾额。

济溪上坦源茶

明嘉靖年间,县人游应乾(时任户部右侍郎),以本县济溪上坦源茶进贡皇帝,获得皇帝钦赐的银牌。

“祥馨永”珠兰窨花茶

清宣统二年( 1910 年),思口龙腾村俞杰然创办的“祥馨永”茶厂精制的珠兰窨花茶,被选为展品,参加清廷农工商部在南京举办的劝业会上展出,获金奖。

“汪晋和”绿茶

清宣统二年( 1910 ),晓起人汪晋和办的茶号精制的绿茶,参加清廷农工商部在南京举办的劝业会上展出,获一等奖。民国四年( 1915 ),该茶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 会”上展出,获二等奖。

“协和昌”珠兰精茶

民国四年( 1915 ),思口龙腾村俞祥馨办的“协和昌”茶庄产制的珠兰精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一等奖。

“益芳”绿茶

民国四年( 1915 ),裔官村汪益源办的“益芳”茶庄产制的绿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一等奖。

“鼎盛隆”绿茶

民国四年( 1915 ),延村金氏办的“鼎盛隆”茶庄精制的绿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一等 奖。

茗眉

1959 年 9 月,婺源茶厂特制的“茗眉”茶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展出,获国务院颁发的奖旗。商业部评其为“世界茶叶珍品”;苏联专家评其为“最优级的绿茶”。 1982 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定为全国 30 种名茶之一。 1986 年,获商业部“名茶”称号。

奇峰

1959 年 9 月,婺源茶厂特制的“茗眉”茶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展出,获国务院颁发的奖旗。

特珍特级

1985 年,婺源茶厂精制的“特珍特级”绿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特珍一级

1985 年,婺源茶厂精制的“特珍一级”绿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雨茶一级

1985 年,鄣公山茶厂精制的“雨茶一级”绿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6 年,婺源茶厂精制的“雨茶一级”绿茶,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贡熙一级

1986 年,婺源茶厂精制的“贡熙一级”绿茶,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珍眉一级

1986 年,婺源茶厂精制的“珍眉一级”绿茶,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灵岩剑峰

1989 年,婺源绿茶“灵岩剑峰”,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

大鄣山茶

1999 年 8 月,大鄣山茶获 99 昆明世博会金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婺源名品

天香云翠茶

云翠茶以独有的板栗香气,碗豆鲜味和耐冲泡品质著称国内外;全部选用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山区有机茶树鲜嫩芽叶,精细制作,为纯天然高级保健饮品,具有怡神醒脑,明目清火,消食除腻,减肥,健美之功 能。

婺源仙枝

仙枝茶因其特有的清香味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婺源绿茶之一。主要产自婺源灵岩国家森林公园一带高山区,制作精细,成品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等特点。

婺源雀舌

雀舌茶精选早春两芽嫩叶精制而成,香高持久,极受人们欢迎。风韵独具,品质优异,外形扁圆如禽鸟之舌,紧结重实,色泽绿亮,油润显毫,香气醉人,爽清雅致,翠澈明丽,如初放春叶;干茶(成品茶)落杯叮口当有 声,沸水冲茶缓舒缓展,颇具赏评,遐想之诱。

灵岩剑峰

灵岩剑峰产自婺源北部灵岩国家森林公园高山区。外形似宝剑,与龙井相近。 1989 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国家级名茶”称号。该茶选料考究,汤青香高。

婺源茗眉

婺源茗眉在 1982 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定为全国 30 种名茶之一。 1986 年,获商业部“名茶”称号。

  婺源茗眉是以上好婺源大叶种的鲜叶为原料。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采白毫显露、芽叶肥壮、大小一致、嫩度一致的芽叶。加工工艺细致,分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坯、锅炒、复烘六道工序。

  婺源茗眉由于茶树生长条件优越,茶树品种良好,采制精细,成茶品质具有:外形弯曲似眉,翠绿紧结,银毫披露;内质香高,鲜浓持久;滋味鲜爽甘醇等特点。 1986 年被评为商业部优质名茶。

婺源毛尖

婺源毛尖以婺源高山早春茶芽为原料精制而成。其外形细嫩,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峰,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轻绕顶,滋味醇甜,鲜香持久。

  婺源山高林密,气候温润,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婺源茶道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境内山峦起伏,溪涧横斜。终年雨润风湿,雾罩云遮,历史上就是出名茶的灵秀之地。鄣山顶三天子都海拔 1629.8 米,常年云雾袅绕,吸天地之灵气,是产婺源鄣圣茶之宝地。

婺源人会种茶、善制茶、懂饮茶。茶道、茶礼、茶俗就像是条涓涓的小溪,生生不息的汇入中国茶文化的海洋。

茶道,由于主体、地域、文化、条件的不同,历来就是多层次的,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和绰越风 姿,今天,我们献上从民间整理出来的茶道:农家茶、新娘茶、文士茶,愿和大家一道品尝鄣圣的润厚甘爽,欣赏她的叶绿汤清,感悟茶道的思想精神,体味她的高雅情韵。

婺源乡村,家家种茶,人人饮茶。不仅上山采药,下田耕作,要带上茶筒,而且村间道路还设有茶亭。家里待客,常用茶壶泡茶分饮。茶重内质,情贵真诚,乡土气息,纯朴亲切。
清宫茶 首先准备茶具 , 投茶之前,先用热水将瓷壶和汤瓯荡洗一遍。再冲泡注 水,这种泡法叫“壶泡法”,就是将茶泡在壶里,然后再分饮。茶泡好后,一般要等三分钟,这样茶的香气和汁味才能充分溢 出。

农家茶

六个汤瓯,茶道姑娘依次点洒,布水均匀。然后,又从最后一个开 始,倒过来点洒一遍。这样,茶汤前后一色,浓淡相宜。人们特此雅称为“韩信点兵”

新娘茶

婺源人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茶文化现象,新娘茶,作为古俗,可谓代代相袭,流传不衰。当地风俗,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

厅堂里红烛闪烁,长辈们依序而坐,新娘在小姑的引导下,莲步轻 移,登堂向四周长辈施礼。新娘采用的茶具是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献上娘家带来的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园、瓜子,它预兆新娘早生贵子。

接着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取其甜蜜富贵之意,赐予亲人吉祥如意的祝福。

新娘敬茶讲究的是规矩,有序重礼。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按照婺源的民俗,当新娘向公婆敬茶时,公婆要递上“红包”,新娘敬好公婆之后,再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这种重礼之风,婺源民间至今还保存着。

有道是“品饮新娘茶,一生福无涯”。让我们随着新娘敬献的那杯甜甜的香茶,细细的品味那份亲近的情和天然的香。

文士茶

婺源的文化现象,常常有她独特的面貌。这三位茶道姑娘的穿着,就是婺源妇女的传统服装——罗裙。裙子是整幅的,二片交叠,前后围系。虽然简朴,但端庄高雅,颇有大家风范。

第一步焚香、点香。

然后涤器,茶具宜燥洁,因此须用热水将杯盏洗涤干净,方法是:先将杯轻荡三下,再淋盖,最后涮杯 托。

第二步置茶置茶,先将锡罐里的茶叶取出放在“茶则”中,然后再用竹勺分别投入杯中。“茶则”,是茶叶的一种量具,古时是末茶煮饮,往往用茶则掌握一定的份量,现在是散茶泡饮,用茶则置茶,则更便于均匀布茶,做到杯杯浓淡一致。

第三步“洗茶”。就是用少量的沸水先浸润一下茶叶,稍顷,将水滗去,主要是为了祛荡寒气,促其张 发。

第四步正式冲泡,冲泡时要做到心神专注,壶高水急,手法细腻,茶汤均匀。茶道姑娘现在表演的冲泡技法叫“凤凰三点头”,壶嘴三上三下,水柱银珠成链,这样不仅使杯中的茶叶上下翻滚,受热均匀,而且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4-6-17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