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169|回复: 2

[转帖] 大批量茶的背景、运作情况以及产品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必要的历史背景

据载,乌龙茶约在清雍正三年于福建省安溪县诞生,在后来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乌龙茶品种及制造工艺先后流传到整个闽南地区、闽北、广东以及台湾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新品种加入、加上工艺的变革,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乌龙茶家族。若以品种记,共有铁观音、毛蟹、本山、黄金桂、梅占、奇兰、八仙、肉桂等等数十个品种,工艺方面则分为闽南系、闽北/广东系和台系,在数十年前闽南系与闽北/广东系的差别并不太大,但近年工艺变革很快,闽南系快速向新领域拓展,由此形成安溪观音为代表的轻发酵技术风格,而在强劲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周边地区也快速转化,其中以华安地区跟得最紧、形成特色鲜明的轻发酵风格,传统工艺越来越少为提起,至少对于铁观音茶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之前,茶叶是唯一可以出口创汇的珍贵商品,国家对茶叶产业非常重视,闽南的许多地区都开始种植茶树、生产茶叶。但出口产品对数量要求很大,产量低的铁观音无法满足,高产的毛蟹得到大面积的种植,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后来的产业格局:毛蟹占据绝大多数,之后才是其他品种和铁观音。

大约在90年代中期,情况再一次发生改变:国家放弃对茶叶的垄断经营、将其推向市场,作为高品质的代表,铁观音获得很高的重视,轰轰烈烈的铁观音推广运动开始了……在当地政府和安溪县茶人的大力推动下,铁观音走出福建、广东(过去只有这两个省份消费乌龙茶)、走向全国市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地区都将毛蟹砍掉、种植铁观音,使得铁观音的产量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98~03年可以说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铁观音需求量急剧提高,同时其售价也是一涨再涨。

但从整体来看,声名赫赫的铁观音在闽南乌龙茶中占据的绝对数量并不是很大——一方面由于铁观音茶树生长速度极慢,产量本来就很低,而工艺要求又使得原料耗用较多(6、7斤茶青制1斤干茶),安溪、华安之外的其他地区种植并不广泛,因此它的总量大概只占闽南乌龙茶的10%左右(数字不一定很准确,但大体情况不会错),色种茶占据了绝大多数——“色种”是铁观音外其他品种的统称,其中又是以毛蟹品种占据绝对主流:原因有二:毛蟹品种相当高产,第二它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至少在我所在的南靖县、毛蟹品种仍然是绝对主流。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大批量茶的品种与工艺风格

下面,我们接着讲述大批量茶——大批量茶的销售对象:一是出口到国外,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日本为主(日本茶道用的茶,主要就是这种大批量茶);二是广东地区的庞大需求;三是国内外的茶饮料市场,作为再加工的原料。这三个市场都要求茶叶价格低廉且数量巨大。

在安溪县进行产业转轨、主推铁观音的时候,留下这两个市场真空自然由其他地区来填补。其中,漳州南靖县的乌龙茶占了相当高的比重,品种则是以高产的毛蟹为主,而该地区的制造技术也没有及时转变、基本上还都是延续传统工艺。在2004年春茶,大量的安溪客商涌入本地,用现金大量收购批量茶用于出口(大概他们可以收到很多出口订单),出口的价格在每斤11元左右,当时本地收购价为5~7元,转个手就可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但这也导致批量茶价格上扬、波及到广东市场,在04年秋茶的时候,批量茶的收购成本涨到10~12元,扣除茶梗、运费等到芳村批发出去(指批发给其他的二级批发商)的价格大约15~20元,利润额每斤0.5~2元,以庞大的销售数量来获取利润;然后二级批发商再销售给茶楼、茶馆、饭店、大排档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熟悉芳村的朋友对当时的情况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这部分茶追求大数量,对质量是不讲究的,且均采用匀堆的做法。为了将苦涩尽量去除,很流行用高焙火工艺、带有明显火香、也就是所谓的浓香型(铁观音已经不采用这种高焙火工艺了,除非定做)产品,与之对应的是清香型,保留茶的本色,但要质量具一定水准的才可以。许多茶友都对传统茶很有兴趣,但要真回到传统工艺大家也未必接受:传统乌龙干茶色泽乌褐、即便是新茶也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视觉观感差;泡开后茶汤橙红(高焙火工艺的茶都是如此),叶底黄褐,红边倒是存留。口感倒是不错,普遍都具有很好的回甘——即便是低档的毛蟹,经过高焙火处理之后,往往也会出现一定的回甘……是不是与大家所见相悖?但这却是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批量茶近距离接触

下面,切入正题,:

干茶:颗粒紧结度同铁观音没很么差别,不同的是色泽:乌褐色、没有任何青绿色,看起来就像老茶——但它不是,一做好就是这个样子。
茶香:清一色的火香风格,这种香味很容易接受,相比之下,一些铁观音甚至有诸如咸菜味、咸鱼味的怪异味道,给人感觉还不如单纯的火香哪。要注意的是,许多人会认为是陈味,认为茶放太久的味道,其实这类茶做好几天后茶香风格就是这样——轻发酵铁观音放上7、8年估计都不是这个样子,大家应注意区分概念的不同;

汤色:橙红色……有的混浊,有的较透明——混浊是指经过长时间沉淀后茶汤还是混混不透明(本图的是透明度较高地,看起来还可以把?)

口感:我喝过不少,大概是入口苦涩,回甘还是有的,少数产品甚至回甘不错,喝完了口中一般不会有不舒服、想要漱口的感觉,要不然谁喝啊?!奇怪的是,我见过一些铁观音十分怪异,喝完了喉干、或者是回苦(喝的时候不苦、喝完了反而感觉口中很苦),令人很难接受。大批量茶的这种特征可以说是唯一的:安溪、华安铁观音均为轻发酵类型,色泽青绿,即便档次再差外观还是会维持青绿,同批量茶的乌褐色对比鲜明;茶汤方面,批量茶色泽橙红居多、且汤色混浊,而零售渠道的铁观音/色种汤色以绿为美、黄中带绿为主流,即便没有绿色、也是淡黄色调,不可能到橙红色。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外观色泽如本文所述的乌龙茶,可肯定属于批量茶体系,品种以毛蟹为主,多种茶匀堆而成——只有一个例外:如果茶商直接向茶农定做高焙火的传统铁观音,外观上会与大批量茶非常相似、不可区分,但这样的茶极其少量、估计很少人会有机会遇到的。

四、总结

在广东地区,大批量茶的消费对象是酒楼、茶楼、大排档等场所居多,包括港澳地区。但由于价格便宜,也有不少这类茶流入到国内其他地区的零售渠道,考虑到路费成本以及经营规模较小等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这种茶在市面零售价格在50~70元/斤左右还算是合理的,口感很优秀的产品放宽到150元/斤尚属正常(毕竟茶商也要有一定的经营利润啊……)。对此我们不做具体表述,消费者根据本文内容应该可以有个基本的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4-6-2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