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历朝中国名茶与风尚
中国茶事,由唐始兴。唐朝名茶都是蒸青团茶,据唐,《国史补》记载,当时之贡品名茶,已有十四品目较著名者有湖州之顾渚紫笋,寿州之霍山黄芽,常州之阳羡,睦川之鸠坑,剑南之蒙顶石花。宋朝更重视贡品名茶,因由皇帝至庶民皆喜斗茶。当时所重之名茶,据《宋史、食货志》:「茶之产於东南者¨¨云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陆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於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佑以後,洪州双井白牙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曰注之上,遂为草茶第一。」至於「一饼值四十千」之北苑贡茶龙团凤饼,产於今之建欧苑凤山。此时之茶叶主为蒸青团茶,即现今所谓蒸青绿茶。明朝普及了炒青绿茶的产制,明大祖废团茶上贡而改为散茶,促进了新品名茶迭出。明.许次纾《茶疏》「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於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龙井,黄山,天池,浙之雁荡,大盘,东阳,金华日
铸,泉州清源,湖北宝庆,云南五华此皆表表有名。」清朝名茶,有些是明朝流传下来的,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等,有些是新创造的,如苏州洞庭碧螺春,岳阳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安徽祈门红茶等。清朝发明制作了乌龙茶,红茶而开始流行闻名。直至现代之名茶,绝大部份都是沿袭自清朝,中国历朝名茶贡品,多出於中原江南一带,而尤以江南为重。
(1)中国南方,大都是山峦起伏,翠峰叠嶂,云雾飘渺之名山大岳,故善产名茶。有不少茶叶是靠自古以来之文人学仕宣扬而得名,再成为贡茶,然後贡茶又促进了名茶的产制与发展。故从他们的作品,也可窥见历来茗饮之风尚。
唐.释皎然《饮茶歌》「越人遣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唐.李郢《茶山贡焙歌》「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惦催,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五程路四千。」宋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明.谢应芳《阳羡茶》:「频年雨露养遗植,先春栗粒珠含胎,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明.黄宗义《余姚瀑布茶》:「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
清.乾隆皇帝《观采茶作歌》「火前嫩 火後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迩来试一观其道。
清.陆廷灿《武夷茶》:「春雷催茁仙岩,雀古龙团取次分」,唐、宋、明年间由皇帝至庶人,主要饮用都是芽叶极嫩之绿茶。中国传统以来之文仕,喜崇尚自然高远之意境。绿茶无论在叶形、汤色与口味感觉上,皆能满足其要求,故备受文仕之推崇。他们是茗饮的爱好者,所以要求的当然是好的名茶。从以上之诗词,可见在皇帝和文仕的心目中,好的名茶都是春天清明时节,谷雨前所采制的嫩芽,且以新茶为贵,应及早品尝。因绿茶久放便会变质失去清新鲜爽的香气与滋味。到了清代,乌龙茶和红茶随著武夷茶的发展而成名。到今,绿茶、乌龙茶、红茶已为世界三大茶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