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备动作】
备 具:准备泡茶的茶壶、茶杯、茶荷、茶盅(也称:茶海、公道杯)以及所需置茶器、理茶器、涤洁器等相关用具。
备 水:若现场烧煮开水的,则准备泡茶用的水与煮水器;若已烧开水的,则可将热水装在保温瓶中保持温度。
【前置动作】
温 壶:将热水注入茶壶中,温烫茶壶,可避免温润泡或第一泡时冷壶吸收水温,使泡茶用水的温度低。
赏茶与闻香:将茶叶置于茶荷中,供来客观赏茶干的外形、颜色,并嗅闻茶香(也可避免泡茶时才发现茶叶已经腐坏变味)。
置 茶:用茶匙将茶荷中的茶叶轻轻拨入茶壶,并视茶壶大小决定置放茶叶多寡。
温润泡:注水入壶,以盖上壶盖稍溢出为准,此时可利用壶盖或茶浆拨去水面表层泡沫,盖上壶后立即将水倒掉,让茶叶吸收湿度和温度。温润泡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也有人舍弃温润泡步骤,直接注水进行第一泡(注:特别是上等的台湾高山茶)。
【泡 茶】
第 一 泡:将适温(沸水气泡似蟹眼、鱼眼的大小为宜)的热水冲入茶壶。
计 时:盖上壶盖,计时1分钟(铁观音、高山茶25-35秒)。
烫 杯:将温盅(也称:茶海、公道杯) 水倒入茶杯中温热,或侧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转,以茶船内热水温烫后,取出置于茶盘中。
干 壶:将茶壶放置茶巾上吸取壶身、壶底水分,或将壶置于茶船边缘滑动,刮去壶底水滴,以免壶底的水再次流入茶海。
分 茶: 将茶壶中浓度恰当的茶汤倒入茶盅,再持茶盅(也称:茶海、公道杯。应另加滤网)倒入摆好的茶杯约八分满,此步骤称为分茶;使用闻香杯者,应将茶汤先倒入闻香杯,再翻过来倒入茶杯,闻香后再品茶。有些人分茶时,直接持茶壶将茶汤来回注入茶杯中,目的是为了令每杯茶汤的浓度相当,而利用茶海即可省去此麻烦。
奉 茶:端茶奉客。
品 茶:品茶时先闻茶香,再啜饮茶汤,先含在口中品尝味道,让茶汤在口中转动几圈,然后慢慢咽下感受滋味变化。一杯茶最好分三次以上啜饮,千万不要一口喝完,否则称之为“牛饮”。
第 二 泡:动作同第一泡,泡茶时间增加几秒,为40-50秒。
第 三 泡:动作同第二泡,泡茶时间再增加几秒,为1分钟左右。
第 四 泡:泡茶时间再加时间,为1 分30秒。上等的乌龙茶可泡 6、7泡甚至8、9泡。
去 渣:以茶匙掏去茶味已谈的茶渣,并将茶具彻底清洗干净。
还 原:将所有茶用具整理归位。保持优雅的环境。
什么时“刮沫淋盖”?
过去在泡茶五决中有一句“刮沫淋盖”,其中刮去浮在壶口上的泡沫,让泡沫聚集在壶盖上,再以热水冲去盖上的泡沫。后来索性设计专门作为拨去沫的茶浆,茶具的名目日益增多,使其更科学、更完善。
前文已经说明,饮用温润泡的茶汤并无不可。有些深谙茶道的人,认为刮沫不仅减水茶汤的成分,动作也不优雅,至于壶口的那层茶沫,就让它留在壶中增加茶香与味吧。但本人认为,还是刮沫为佳。
何谓温润泡?
冲泡茶叶时,第一次注水入壶随即倒掉的过程称为“温润泡”。温润泡的用意在于使揉捻过的茶叶稍微舒展,以利于第一泡茶汤发挥出应有的色、香、味。由于温润泡时间短,茶叶本身的可溶物还来不及溶出,但揉成半球形或球形的茶叶却可借热水的冲力与热量慢慢开展。注水冲泡第一泡茶时,茶叶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在1分钟(铁观音、高山茶25-35秒)的泡茶时间内,茶叶可溶解出适量的成分,让第一泡茶口感更饱满、完美的味道。
温润泡可说是第一泡茶的“热身运动”,特别对于重揉捻的茶如铁观音。
有些说法指温润泡的作用在于清洗温热茶叶,所以不适合饮用。其实当茶干第一次接触热水的冲击时,水面浮起一层泡沫,是由于茶叶本身含有少量皂素,加上附着在茶干表面的霜状咖啡因,经水柱冲击产生的物理变化,湿润泡的茶汤本身并无有害人体的物质。以上就是泡、饮功夫茶的基本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