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星名人杯
大一生活的感受是非常独特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有趣但又有些许彷徨。古朴的教学楼、秀美的东西花园以及行走在樱花道上的红男绿女,在我脑海里永久地烙上了青春校园的印记。感觉那时侯,就连校园里的空气都跟外面的不一样。
那时交大刚开始学院的组建合并工作,我就读于空调21班,当时还属于动力工程系,大二后就和能源系合并为能动学院了。班里有个同学叫段建鹏(以下简称老段)也喜欢下围棋,于是他成了我上交大之后的第一个刀下之鬼。老段的棋,属于前半盘还象模象样,但是一进入中盘接触战斗就立即溃不成军那种,或许是棋风相克吧,跟我这样对绞杀有浓厚兴趣的棋手下,老段的书生棋实在是受委屈了,很快我就对老段失去了兴趣。
那段时间还是挺郁闷的,我象一个战场上斗志昂扬的勇士一样,每天提着斧子寻觅敌人厮杀,但总是没人搭理我。校园东、西区所有海报栏以及犄角旮旯里贴的小广告,我都看了个遍,倒是有很多文体比赛和活动,其中针对新生的也不少,可就是没有有关围棋的。这令我对交大有点失望,诺大一所综合性大学,难道我一个初段也找不出几个对手吗?
传说中的交大围棋协会在哪里?
这种情况拿到现在,或许也是正常的。比起十几年前,现在全国虽然大学数量增加了很多,而且每所大学都人满为患。但可能迫于就业的压力,现在的学生们都比较务实,课余参加的活动都很有针对性,比如外语社什么的,喜欢下围棋的并没有增多。定期搞内部围棋活动的大学,肯定是少数,即使有比赛,一般也就稀稀拉拉来不到20个人,真正办得很成功的应该很少,不知清华北大的情况如何。
但那个时代的西安交大却并不是这样的。入学一个多月的时候,我的老乡王健兴奋的来找我,说有比赛的消息了。
王健是我的高中同学,也跟我是一个厂的,就读于机械系,棋比我略好一些,跟我一样,他寻觅对手也很久了。不下围棋的人,恐怕很难想象那时的我们听说有比赛时的那种激动、兴奋和跃跃欲试的心情。我第一时间去报了名,然后迅速回家,找出那本所有围棋爱好者都熟知的围棋定式大辞典温习了几个最得心应手的骗着,顺便把老段砍了一刀,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准备。
比赛是电子系学生会组织的,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九星名人杯!”学生会长不太会下围棋,但对围棋比较热心,加上当了领导就要有政绩,而组织活动的多少也是政绩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这次比赛。作为这样的领导是应该感谢的,感谢他给了我这样的人一个砍人或被砍的机会,做了一件实在事。
比赛在电子系的一个教室展开,我到达赛场的时候,那里已经涌进了几十个奇形怪状的学生(之所以说奇形怪状是因为大家的着装都比较地随意,毕竟那时的学生大都比较穷,没钱去包装自己,别人看我想必也一样),基本上是跟我一样的新生。
我看着这些人,就象看着一群待宰的羔羊,斗志油然而生。可当时的我并没想到,这些奇形怪状的人中的几个,成了我大学四年的好朋友,好兄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