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1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羽的《茶经》不论熊思想性来说,还是从茶具造型式样以及茶事活动的严禁性、逻辑性、科学性来说,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而外国茶道是根本没有条件和陆羽的茶道作对比的。茶道一词源于中国,茶叶的发现源于中国,为什么我们不能理直气壮的使用茶道一词呢?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的开头就说“茶者,南方之家木也。”在这里陆羽讲的事茶书,说茶树是“嘉木”前无古人,嘉字又美好和尊贵的意义,他一般是指人类的值得称颂或赞美的活动,例如嘉宾、嘉奖、嘉许、嘉言懿行等等。这些都是赞美人类某种行为和活动的语言,而陆羽在这里是赞美茶树,显然他认为茶树是有灵性的,所以才用拟人化的手法称茶树为嘉木。这在后来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叶嘉传”,中更进一步的到了印证。苏东坡在叶嘉传中,颂扬了茶的品德, “臣邑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其志尤淡泊也。常散其资,拯乡里之困,人杰德之,是从陆羽开始的。
陆羽在《茶经》中讲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这四个字理是茶道的基本要求。他要求人们通过饮茶活动,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逐渐地有意识地纳入精行俭德的轨道,精行就是精美良好的行为,见的姿势要求人们不要浪费世界万物中一切自然物质。唐太宗时期,当时的镇国公魏征(580—643)《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太宗皇帝建议的重要一条就是一切从“俭”,力戒浪费。原文如下“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常也”。由于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于是迎来了国富民强的贞观之治。现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茶道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有人提出以“廉美和敬”作为中国茶道的贺信。我认为,按照陆羽的思想,俭字应该是根本,不管是强国或是富国,不管是发展中国家或者目前还是出于贫穷的国家,都要注意俭约,节俭一切资源,作为个人也应该生活从俭,不奢侈浪费,养成俭朴节约的美德,根据茶作为饮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思想,廉字应该为俭字。即“俭美和敬”因为廉字对于绝大多数茶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