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绿茶起源、制作和审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揉捻
    揉捻是炒青绿茶塑造条状外形的一道工序、且对提高成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制绿茶用的揉捻机种类很多,型号不一,机械性能有异。生产实践经验证明,绿茶揉捻不宜使用大型机种,大型机揉桶大,投叶量多,揉时长,揉捻中叶温也高,易使揉捻叶产生黄熟现象。一般选用桶径55厘米的比较适宜;生产量小的可选用桶径45厘米的,生产量大的,也可选用桶径达65厘米的。制绿茶常用的揉捻机如下表所列。
绿茶揉机
揉捻机型号桶径(毫米)投叶量(公斤)台时产量(公斤)
40型子        400              10                    20
45型           450               15                   30
55型           550                35                 70
60型          650                65                 100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进行的揉捻,热揉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用冷揉,因为嫩叶纤维少,韧性大,角质层薄,水溶性果胶含量多,揉捻中易形成条索,而且嫩叶冷揉能保持黄绿明亮的汤色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用热揉,因老叶纤维多,叶质粗硬,揉捻不易成条,采用热揉是利用叶质受热变软的特性,有利于揉紧条索,减少碎末茶,提高外形品质。
    投叶量的确定:各种揉捻机投叶量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投叶太少,会降低揉捻加压的效果,难以揉紧条索;投叶太多,叶子在揉桶内翻动受阻,导致揉捻不匀,往往底层茶多碎片末,上层茶多偏条,这是条形茶产生松、扁、碎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揉捻加压:揉捻过程加压轻重与加压时间,对茶叶条索松紧、扁碎有很大的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组织的破损率及内质上的色、香、味关系更大。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一重一轻”。开
始揉捻的5分钟内不应加压,待叶片逐渐沿着主脉初卷成条后再压,加压程度要根据揉捻叶的老嫩而定,嫩叶以轻压、中压为主,三级以下的叶子加压要逐步加重。具体掌握可按以下图示进行:
          揉捻开始              揉捻结束
         空压——轻压——重压——松压
    如果加压过早、过重或是一压到底,往往造成条索扁碎,汤色、滋味也不理想。30分钟或45分钟揉捻的加压方法,一般采取如下程序:
    30´=5´+12´+12´—1´
    45´=一5´+18´+20´—2´
    注:“一”是空压或松压;
      “十”是加压。
    揉捻时间:确定揉捻时间长短应根据以下三条原则:一看揉捻叶的老嫩;二看揉桶直径大小;三看揉捻叶条索的紧结度。以揉桶直径55厘米的55型为例,确定揉捻时间,一、二级鲜叶揉20-25分钟。
若揉桶直径比55型大,则相应增加揉时5分钟左右;比55型小,则应减去揉时5分钟左右。
    慎用复揉:解块分筛后的筛面茶或经炒二青后再进行揉捻,称之为“复揉”。茶叶经复揉后,外形较断碎,秃头茶多,精制取料率低,副茶多,特别是经过二青后茶叶再进行复揉,断碎的程度更严重。在鲜叶老嫩程度比较一致的情况下,最好不进行复揉,但外形松紧不一,浮面摊张叶很多时,应在2-3孔筛床上解块分筛,将粗松的浮面头子茶撩出,再适当进行复揉也是可以的。
    (3)解块分筛
    杀青叶经过揉捻后,易结成团块,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需经解块机的解块轮打击,团块才被解散。解块机可配置5孔筛网,把被揉碎的茶叶筛出,与筛面的条茶分开制作,可提高毛茶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4)干燥
    经揉捻解块后的湿茶坯,含水率在60%左右,如果直接进行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而且茶汁易粘结锅壁形成锅焦,导致茶叶产生烟焦味,茶汤混浊,沉淀物增多。将揉捻叶去掉部分水
分,再放入锅中炒干,才能避免上述弊病。
    去水的方法最好是将揉捻叶放在烘干机上烘,即进行烘二青.烘二青不能烘得太干,二青叶一旦定型后,就很难再炒紧条索,但也不能太潮,否则起不到二青的作用,二青叶下锅炒时仍会粘结成团。所以二青作业时去水要适当。一般掌握在二青叶含水率降到35-40%为宜。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烘干机烘二青,风温应掌握在110~115℃,烘9-12分钟,摊叶厚度约2厘米。如烘后的二青叶还较潮,应
及时摊凉散热,蒸发水分;如果烘后二青叶偏干,则应厚堆,使其回潮,或与较潮的二青叶拼和堆放,待水分“走匀”后再下锅炒。使用烘干机烘二青,烘干程度的控制,最好采取调节上叶量或调节机器运转速度的办法,这比调节风温来得方便可靠。
    烘后的二青叶,手捏有弹性,不易捏成茶团,但又不松散,稍带粘性。这样的二青叶含水率在35~40%,符合锅炒要求。
    目前乡镇茶场,一般都用瓶式炒茶机代替烘干机进行二青,俗称“以滚代烘”。做好以滚代烘要掌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分次投叶,且投叶量不宜太多,以防一次投叶过多,引起筒壁温度骤然下降,筒内水汽弥漫,筒壁粘结叶子,而被粘附的二青叶又随着水分的散失产生焦化,形成烟焦味。一般瓶式炒干机每筒投叶量为17-20公斤,分2-3次,在2-3分钟内投完较妥。
    第二,瓶式机的温度不宜过低,投入揉捻叶时,筒内如有轻微的爆声发出,表明温度适宜。滚8-10分钟后应打开炉门以降低火温,防止筒内茶叶产生爆点,甚至烟焦。
    第三,滚的时间约为15分钟,若时间过长,茶叶容易发灰,有损干茶色泽的绿润。经二青后的茶叶,最好用筛目为7-8孔的小型平面圆筛机或手工竹筛进行割末,如果让碎末茶和条状茶混在一起下锅
炒,则碎末茶体型细小,沉于锅底,失水快,先干燥,这样不但会增加末茶含量,还容易产生老火。
    目前炒青茶的炒干工艺,因炒干机型号多,机种杂,且不配套,所以炒干流程形式很多,最常见的炒干方法有如下四种:
    滚——炒法:所谓“滚”,即在瓶式炒干机中滚炒,所谓“炒”,指在锅式炒干机中炒(以下同)。滚后直接炒干,毛茶条索较紧结,但碎末茶增多,有损于成茶的经济价值。
    滚——滚—滚法:茶叶不经锅炒;全用瓶式机滚炒至干,故又称一滚到底。这种方法制出的毛茶,除碎茶较少外,缺点很多,主要是外形松泡,茶身圆而钩曲,色泽枯灰似陈茶。一滚到底的产品,俗称“滚青绿茶”,其外形品质一般要比正常炒法的下降一个级左右,因此最好不要采用。
滚——揉—滚法:经滚二青后,再复揉,然后滚炒至干。此法制出的毛茶外形短秃,含末较多。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烘(滚)—一炒—滚法:这种炒法目前在炒青茶区比较盛行,制出的毛茶条索较紧直,碎末茶少,品质较好,应该大力提倡。它的全程制茶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
目前用于绿茶初制的炒干机有两大类:一类是锅式,另一类是瓶式。锅式炒干机又有以下三种型式:
    旋转式炒干机:工作轴上装有4只铁炒手,2只棕炒刷,随着轴的旋转实现炒茶。使用这种炒手的最广,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妙制的茶叶外形较松泡。
    往复式炒于机:该机模仿手工炒茶手势,炒手前后往复摆动炒茶,故称往复式炒干机。使用该机必须配上圆筒滚炒机,两机配对成一个机组,其制茶条索紧结,末茶较少,但外形较圆钩。
    角铁炒手炒干机:它属于旋转式炒干机的另一种形式,炒手用30 *30的角铁锻成,长短与锅子的半径相同,轴和炒手呈“十”字形连接。炒茶锅向出口倾斜6~8度安装。该机必须和瓶式炒茶机配套使
用,炒茶时锅内投叶要多,容易炒紧,但外形较断碎。
    要制好茶叶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茶技术外,正确使用茶机也是重要的一环。某一种制茶机器,一般只能适合某一工序,但现在有不少地方制炒青时,把瓶式机既用作杀青,又用作炒干机,将炒青绿茶变成了“滚青绿茶”,品质不好,造成外形粗松,条索钩曲,色泽灰暗。“滚青绿茶”对中低茶品质影响更大,主要是露黄朴片,外形松泡。对精制眉茶甚为不利,有损于眉茶的经济价值。
    锅式炒干机炒手与锅壁的间隙应是前宽后紧。如果是前紧后宽,则炒手向上推炒时,会出现茶叶在炒手与锅壁间卡死,造成茶叶扁碎.所以安装茶锅时应将工作轴稍许向中心线下方偏移,使炒手与锅子近端的间隙为6毫米左右,至锅沿上方时,逐步增至10毫米。这样既可减少碎末茶,又可使茶机运转平稳。
    84型炒干机的转速最好控制在1820转/分。超过此转速,碎末茶大增,严重影响毛茶外形与经济价值。转速过快,只要将电机上的主动轮车小直径即可。
    制绿茶的揉捻机转速以48-50转/分为宜,过快,揉捻质量差,碎茶多。据试验,55型揉捻机转速50转/分的比55转/分的揉捻质量要好,断头茶少,但成条速度稍慢,工效略低。为了确保揉捻质量,转速不宜大于50转/分。
    揉捻机棱骨不宜太小,棱骨磨损的应及时更换,棱骨过小或已磨损,对揉叶阻力小,揉不紧茶条。另外,棱骨断面高度和宽度要相等,而且,棱骨的高度和宽度应与揉桶的直径相适应,即随桶径的增大而.
放大。棱骨的侧面应与揉盘垂直,这样对揉捻叶的阻力大,有利于揉紧条索,反之,断面呈扁平形或椭圆形的梭骨,不易揉紧条索。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2.眉形绿茶精制
    茶叶精制,顾名思义是精工细作的意思。长炒青的绿毛茶,经精制整形后,概称眉茶,中国的眉茶有屯绿、舒绿、姿绿、饶绿、杭绿等,其制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筛路类同。
浙江省的眉茶分杭绿、温绿、遂绿,现在以杭绿为例加以说明。杭绿全省统一为12个筛号茶:4、5、6、7、8、10、12、24、34、80、100孔茶。
外销眉茶花色级档                 
特珍特一9371
特二9370
珍眉珍一9369

珍二9368

珍三9367

珍四9366
珍不列3008

雨茶一级8147
秀眉特秀8117
秀一加工
秀三9380

片茶 34403  茶片  碎茶   粗未   细未   
毛茶复火滚条
4   5   6   7   8   10   12   16   24   34   80   100
毛抖
毛撩
前紧门
复撩
机拣
风扇定级(剖扇、复扇)
净机拣
电拣
手拣
补火
车色
净茶分筛
后紧门
净撩
清风
拼配装箱      装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1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