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用户名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查看: 2154|回复: 2

[转帖] 传统乌龙的一篇历史性文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小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茶香之胜;二培植,每年于仲春时用工划锄,去其蔓草,采摘之后,均须复锄一次,迨深秋时掘松泥土,以舒其根,茶丛自然畅茂,且耐老,有奇香。三采摘,须于立夏前后,其叶开面,未有毫心,方可摘下,一丛宜分三次采摘,因地有肥硗,气候不齐故耳。四时候,每天采摘,须露水干后,摘者方可入奇种堆。如露青,过夜青,雨天青,均不得入堆,以示优别。至摘青以三叶为度,有种粗大者,只好采二叶,至作青时方能使苦水去而香味存。且茶丛不至损亏,实两得之益。五晒青,须看日色为标准,每筛以半斤至十两为度,候叶软便翻一次,晒至叶上枝软,方移置架上,待筛匣冷,以二筛合一筛,摇一次,如此摇法,约每筛有四斤之多,务须移至密室。该室如有空隙,宜用纸裱补,看青之人,日中亦须茶油灯照在密室内,须连摇四次,候其叶软者通体为硬,成饭匙式,且叶边齿上出现紫砂鲜红兼发出花香,方可落大栳栳,播匀再落篓,片时候炒。五摇青,以天气为标准。如有南风,天气和暖,其青来必快,用轻手摇;若天气凉冷,用重手摇,否则青来太快,人工不敷;青来太缓,人工损失,不可不知。六雨天,如茶叶不甚粗老,停候其晴朗,或万不得已,总要采摘,厂中须造青楼,用苦竹棚成焙,去竹油,方可用之。青楼置火于下,宜俟其烟尽,开青于上,烘之,烘软然后摇造,其摇法如前。若天气冷,青间亦置火钵。七炒鐤,亦须看天气为准则,天气若晴朗,茶青必好,苦水去青,可用复手,不可吊开,免致走失真味。如天气冷及宿青苦水未清,落鐤时,要连开手炒数十下,以去苦水,语汇去:苦尽甘来,炒茶亦有此旨,宜细心研究。九复炒。先前炒熟之茶,用工揉捻,至有卷条,然后松开,落鐤复炒,起手用双手平压,随即翻转,又平压之,松开,炒几下即起,再揉其茶,乃至有兰花香味及水鸡皮色。阳看白色,阴看绿色,皆于此一度功夫成之,万不可忽。十揉茶。初用轻手揉挪至将卷条之时,方用重手揉之,总以个个有条,能起螺头为最妙。十一水焙。初时宜用烈火,乃不至于走味,候叶干枝轻起焙,以三焙或四焙作一筛,撒至架上,以去苦水火气,宜候至六点钟外,方可复焙。十二拣工。须于水焙后拣净枝头,然后下焙。十三复焙。其时间对于水焙之后,总以六小时为准,迟则走失真气,至少香味。初落花流水焙时,笼不用盖,及香气蓬勃,宜用竹历密盖,如此方能香上加香,然后纸包复焙为尤妙。李梦庚系民国时茶业专家。此文可谓目前可见的最完整的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文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乌龙茶,现在能品到实物的机会很少。但若有心,还是可以品到。

乌龙茶出现的时间约为明朝末年,清朝时则为世所知,袁枚等人均有记录。所谓的传统乌龙,应以当时为宗。产地则最先于闽,一说是闽南茶农苏龙偶然发明,后传到闽北。据有关史料记载,闽北乌龙包括岩茶,清及民国时,均由闽南茶师来制作,然后销往闽南。故那时闽北乌龙风头一直盖过闽南乌龙。直到八十年代之前,闽南乌龙与闽北乌龙的制法大同小异,外形汤色亦大同小异。

台湾乌龙起源于闽北,其青心乌龙种即是闽北矮脚乌龙种。但后来台茶根据市场变化,革新传统,外形颗粒状,去红边,绿叶绿汤,尚清香。这种新工艺于八十年代初又传入闽南,使闽南乌龙在外形与汤色香味方面都发生较大变化。

广东单丛茶,产于与闽南紧邻的潮洲,与闽北乌龙一脉相传,但因产地地域气候以及制作上的变化,表现在单丛茶的风格上则与闽南闽北大不同。但保持传统的成份应该还是较多的。

所以,所谓的传统乌龙,恐怕主要是指八十年代之前的传统。如今的乌龙茶,已发生很大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在三醉发过一个关于如何理解传统乌龙(岩茶)制作工艺的讨论帖子,希望有人来参与探讨,遗憾的是一个多月了,就连平时那些似乎十分专业的茶人,都没有回帖。实在不知何故?因见到此栏中有人发了一个传统乌龙的帖子,故有此帖。

是否传统乌龙,主要的争议在于目前走俏于市场的轻发酵轻焙火铁观音(闽南乌龙)。其特征是外观绿色颗粒状,汤色清绿,花香突出。其风格与以往的外观乌褐或蛙青卷曲状,汤色金黄,香气悠沉,茶汤醇厚成鲜明对比。

岩茶以及单丛的争议在于香型,这两种茶的外观与汤色变化不大,但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也有生产一部分清香型的,实质就是突出香气,而茶汤的醇厚度就相对减弱。

对于这些变化,老茶客们认为是背离了传统,而生产者则认为,他们并没有背离传统,只是对传统进行了部分改造。例如,前不久我与安溪祥华茶厂厂长吴传家谈论此事,他就认为:他一直是按传统工艺生产铁观音的。所谓是否保持传统,主要是看有没有做青(做青是乌龙茶特有的工艺,即摇青-静置交替进行的氧化(发酵)过程)。有做青,就是保持传统。至于做青的具体情况,例如氧化(发酵)的时间长短,程度轻重,那是可以变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22 1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