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olphinyang

[转帖] 普洱茶的冲泡和感官品饮之间的关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7572是原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熟茶的一个经典配方,其特征主要由三类原料拼配而成,一为发酵程度较轻的,一为发酵程度适中的,一为发酵程度稍重的,原料较为粗老,且杆的比例较大,广东属于相对高湿度地区,该茶产于97年,迄今已有十年,仓储良好,没有霉味等异杂味,在昆明存放后茶体含水量稍干。
渥堆加上长达十年的后续存放,导致茶汤中的滋味和回味已经没有太多的丰富内容,所以,陈年普洱熟茶的品饮价值主要在于其汤感和香气,十年陈的熟茶,汤感已经变得比较滑润,杂味也相应大大降低,陈香凸显,且茶青中发酵轻的那一部分茶青,更是散发出类似老生茶一样的陈香,较为优雅,而传统配方的7572的三种不同发酵程度茶青的拼配,令该款茶具备了三个不同阶段的香气和汤感的变化,其溶出速度不一,发酵重的容易先溶出,而发酵轻的则在后段溶出,这样的拼配方式无形中导致了品茶时的微妙的变化,更是耐人琢磨品味。但不足的是熟茶那抹不去的熟味,以及用料过老,杆过多导致的异杂味,却是难以消除的。

根据以上特征,此款茶在器具上选择了用盖碗来冲泡,是为了兼顾到前期的汤感和中期的滑润以及后期的陈香,电磁炉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水温,潮汕炉为了令水沸腾的过程更加平缓,令水温更高,长嘴高咖啡壶除了能够令壶内气压相对高一些以外,其水流圆润,七寸不散,方便注水和吊水
投茶量定在7g,泡开后勉强可以顶盖,陈放十年的老茶滋味下降很厉害,汤感却提升很多,因此7克的投量也相对适中,散的少,块状的多是为了令茶在开使泡的时候尽量能够保持静止,并且令茶汤溶出的速率更加的舒缓,方便控制。
用水方面:云南山泉属于偏硅酸盐裂隙水,ph值在7.2以上,属于碱性的软水,适合泡制陈年普洱,令陈味更加彰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茶二次,是为了更加干净卫生,在洗茶的时候,以渐进的水温和渐续延长的时间令茶缓慢的浸润松开,低温和平缓的注水方式是为了避开茶杆和粗老叶上所散发出的异杂味

第一阶段:需要避开茶中的老杆和粗老叶上散发出的异杂味,但又不能以令茶的香气太过沉闷。同时又要兼顾到汤感的软度和厚度以及粘稠度,故先采用沸水以环圈注水的方式先激发其陈香,而后以淋盖降温的方法来获得一个后续不至于太高的水温,两段式的注水方式令茶在浸泡过程中的溶合度下降,再加上贴公道杯缓慢出汤的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低温融合的过程中更加的有层次感,喝起来汤感柔软粘稠,且大大的避开了异杂味,第二泡间隔稍有点长,是为了让茶底的滋味下降,因为三次冲泡后的茶底尚不至于完全散开,故需要在温度上有所调控,所以在第二泡时相应的减低时间,来得到平衡的浓度,异杂味在冲泡的过程中随着泡次的增加而渐衰,所以在往后的两泡中,采用了渐进的浸泡时间来得到逐渐变得更浓的汤感。

第二阶段:经过四泡后的茶底,异杂味大大降低,此时正是三色底中发酵较为中常的那一部分青壮叶的发挥时机,为了进一步的令茶汤更加的粘稠和厚重,令香气逐渐开始彰显,于是就采用了环圈注水再定点收水的极其缓慢的注水方式,水温的下降调控是为了避免残存的异杂味的显现,同时能够更加延长一些浸泡的时间,令汤感更加稠厚。此阶段也正是汤感和香气的过度时期,香气的成份中,异杂味比例渐渐减弱,而陈香则渐渐彰显,汤感的粘稠度也开始下降,开始渐渐呈现出清冽的感觉,凉喉感提升,为了配合此种变化特征,故在手法和温度以及浸泡时间节奏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水温渐升,注水方式渐快,浸泡时间渐长是为了配合浓度的均衡。

第三阶段:经过前面的八泡后,茶底中的发酵较为轻的那一部分渐渐占了上风,此刻,清冽的汤感以及陈香成了重点,温度无需要再控制,于是以潮汕炉煨水,急旋缓收,减低浸泡时间后快速出汤,高水温和急注水是为了令香气激发,而缓收水此刻尤其重要,收水不当会令汤感的软度丧失过度,变得很散,所以急发而缓收的手法需要配合得当,减低浸泡时间是为了令香气在热饮的时候更加显著,令其对比更强烈,层次印象更加深刻。这个过程中,每泡之间的零间隔异常重要,保证了茶底的高温后令茶汤在三次快速的急注水焖泡后在第十一泡达到了一个高潮,第十一泡焖泡的时间延长是为了令其浓度上升,期间温公道杯和温杯,是为了保证喝到的茶汤的热度足够。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阶段:煮饮,煮饮的意义在于,令香气更加好的被激发,但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煮一次即可。

此文是为了从逻辑上浅析下泡茶和品茶间的各项对应关系,以利初学疑惑者,真正的泡茶高手不但谙熟各项基本逻辑,且对茶有着极其良好的理解以及较深的文化以及社会修养,常常在流水动静之间诠释出异常完美甚至令人不可思议的一泡好茶,令饮者难忘,说泡茶是一门艺术,实在是一点都不过份。泡茶者和制茶者以及饮茶者的关系就如同钢琴家和作曲家和观众一样,好的曲子需要好的技法来诠释,而相互的理解以及沟通则最为重要,虽然到了高深的境界,仅能够意会而不能够言传,但这一切的基础其实是建立在逻辑上的,现代钢琴家在若干年后的现代观众前演奏者古代作曲家的曲子,就好比现在我们泡饮多年前的普洱茶一样,钢琴家和演奏家以音符为语言在沟通,而泡茶者则用茶来和制茶者以及品饮者对话,何其浪漫,何其风雅,文章的最后,说句祝福的话吧,愿天下泡茶人终成知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