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绿茶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57.金坛雀舌
雀舌茶因形状似雀舌而得名,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80年代开始试制,1985年在江苏省名茶评选会上,名列前茅。同年,在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名茶评展会上,茶获得部优质茶称号。
雀舌茶产于金坛方麓茶场,在总结名茶采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属扁形炒青绿茶。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0~4.5万个芽叶。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经3~5小时的摊放,方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三道工序。
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达80~90℃时,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特青烟消失后,投入250~300克摊放叶,采用抖、捞手法,将茶叶捞起抖散,散发部分水分后,锅温降至60~50℃,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捞的手法做形。当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含水量约25~30%时,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进行整形。
整形: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下锅锅温60℃,随芽叶含水量减少,锅温降低(40℃)。将起锅时,锅温略升(50℃)。每锅投叶量约300~350克,以搭、压和抓的手法为主,结合理条手法,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含水量6%左右,即起锅摊凉,冷却包装。贮藏在装有块状石灰的铁桶或缸中,以防茶叶受潮变质。
金坛雀舌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条索匀整,形似雀舌,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58.前峰雪莲
前峰雪莲是江苏省80年代新创新的名茶之一。1985年在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部优质茶。1989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茶获全国名茶称号。
江苏溧阳县社渚农场是前峰雪莲的诞生地,它位于天目山余脉伍员山下的前峰山麓。这里地势、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良好,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多生长在丘陵的坡地上,为自福建引进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每年清明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为新萌发未展开的芽苞,芽长2.5厘米左右,芽粗0.2~0.3厘米。通常制500克高级雪莲茶需采6.0~6.2万个茶苞。幼嫩的芽叶,丰富的内含成份,为形成雪莲茶的品质风格提供了先天条件。采回的芽苞必须经过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等夹杂物,以保持原料的匀整度。拣好的芽叶薄摊在竹匾上,摊放1~2小时,待表面水分蒸发后方可炒制。炒制的主要工艺是:杀青、揉捻、搓揉显毫、干燥四道工序。
杀青:高温杀青,以抖为主,结合闷炒,适当旋转抖炒,达到失水、钝化酶化性,停止内含物质发生变化的目的。杀青锅温控制在150~180℃,投叶量 200~250克,历时5分钟左右。起锅后的杀青叶,放置在竹匾内抖散冷却后进行揉捻。揉捻过程应注意解块散热,以防止叶色闷黄,香味欠爽。揉捻历时5分钟左右。
揉捻显毫:目的是促使外形条索卷曲,茸毫显露。锅温掌握低、高、低的原则,下锅锅温60℃左右。开始采用抖、搓手法,将茶叶置于双手掌心,顺同方向搓揉,时而搓揉,时而抖散解块,防止茶叶结块。搓团用力由重到轻,开始芽叶韧性较大,易做形,必须用力搓揉,使其条索紧结卷曲,茸毫逐渐显露,条索完整不碎,随着芽叶含水量的减少,叶质逐渐转硬,用力应轻,以防损伤茸毫、搓碎茶叶。当芽叶达七、八成干时,进入文火干燥工序。搓揉历时15分钟左右。
文火干燥:锅温50℃左右,通过均匀翻炒,达到固定形状,增进香气,蒸发水分的目的。当茶叶有触手感,捻之即成茶末,含水量6%以下,起锅摊凉。
炒制好的雪莲茶极易吸潮变质,必须妥为贮藏。最简便的贮藏方法,是块状石灰吸潮法,即将茶叶用红包好,放在具有块状石灰包(布袋装)的缸内或铁桶内,加盖密封贮藏。
雪莲茶包装采用盒装,每盒50~100克。包装盒内衬铝塑袋封,外套设计别致的纸盒,再用透明纸封包,放在干燥通风处。这种包装的茶叶,当茶叶含水量在6%的条件下,通常可贮藏5~6个月,成品色、香、味不减。
雪莲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卷曲,满披银毫,形似雪朵,银白隐翠,清香幽雅,滋味鲜爽甘醇,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肥壮。用70~80℃沸水冲泡,芽芽竖立,时而翻腾,犹如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工作之余,沏泡一杯,顿觉心旷神怡,身心倍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59.南山寿眉
南山寿眉产于江苏省溧阳县李家园茶汤。1985年开始创制,1986年通过技术鉴定,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李家园茶场地处江苏、安徽二省交界的山区,这里山势不高,丘峦起伏,林木翠竹,郁郁葱葱,溪流纵横,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
南山眉茶的采制技术特点是:嫩采精炼,工艺不繁,技术精湛,连续操作,一气呵成。主要工艺分摊放、杀青、搓条显毫、焊锅四道工序。清明至谷雨前是寿眉茶采摘的黄金季节。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芽长1.5~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特级干茶需要采6万个左右芽叶。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拣细剔,达到嫩、匀、净的目的。拣剔后的芽地放置在竹匾上摊放2~4小时后再行炒制。
杀青:在锅径60厘米的远红外线平锅内进行。锅温120~140℃,投叶量300~400克,采用抖、翻、理手势,将茶叶杀透杀匀。当叶质柔软、色泽转暗即进入搓条显毫工序。
搓条显毫:是寿眉茶成形的关键工序。通过搓条,达到失水、搓紧成条、显毫的目的。锅温70~80℃,采用抖、理、搓、抓手法,先理直茶条,再用双手掌合拢搓条。理、搓、抖、抓各种手法灵活掌握,变换进行。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即含水量高或低时,动作应轻,避免茶叶结块和断碎。当茶条圆而略扁,茸毫显露,干度达七成干左右,降低锅温至50~60℃,转入焊锅工序。
焊锅:目的是进一步理条整形,达到定形、足干的要求。采用慢速翻炒的手法,促使水分蒸发、理顺茶条,固定形状。炒至茸毫披露,锅温略升10℃左右。当发出持久的清香,捻茶即成粉末,含水量约6%以下时,起锅摊凉贮藏。全程历时35~40分钟。
南山寿眉茶的品质特点是,紧圆略扁、匀整,形似扁眉,披毫,色泽翠绿,香高清鲜,滋味醇厚爽口,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60.瑞草魁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史,修贡亦仙才”。这是唐代诗人杜牧《题茶山》诗中的精萃名句,以赞誉茶之佳品——瑞草魁。
古宣州鸦山产茶,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五代蜀毛文锡《茶谱》记载:“宣城县有丫山,小方饼横铺苟牙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尝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纹茶”。北宋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诗云:“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竞收青蒻焙,不重    酒纱……”明代曹学    《名胜志》云:“鸦山在脊山北,产茶,充贡茶。经云:味与蕲州同。梅询有茶煮鸦山雪满瓯之句”。到了清代,记述鸦山茶的史料就更多了。
瑞草魁因其茶树品种主侧脉交角偏大,形似横向纹理,故名横纹茶。又因产于鸦山,又称鸦山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全国,实属我国历史名茶中的奇葩。
鸦山为天目山脉一去南北走向的余脉,东与相华尖(广德县)并立,南与高峰山(宁国县)对峙,北与南漪湖相望,西连碧山龙泉洞(宣州市)旅游区。古属宣城县管辖,后曾几度变动,现处郎溪县姚村和宣州市水东之间的接壤地带。鸦山茶产于该山东面阳坡郎溪境内,据近人实地考察发现,郎溪县姚村乡永丰村境内有古鸦山寺和鸦山待遗地,他们认为,鸦山寺为当时鸦山茶创制地。
清代宁国县张所勉在《鸦山辨》中写道:“按一统志,鸦山产茶旧常入贡,属建平,故辨之”。郎溪县古称建平县,始建于宋端拱元年(公元998年)。清代谈迁《枣林杂俎》和阿世坦《清会典》都记有建平县岁贡芽茶二十五斤,因郎溪县无其他历史名茶,这里的贡茶即指瑞草魁。又据清《宣城县志》记载:“阳坡山下,旧产佳茶,名瑞草魁,一名横纹”,“水东之东,有象山、狮山、石壁山、双峰山(古名丫山)产横纹茶。”这就把横纹茶产地,由鸦山阳坡向西扩展到水东以东的山区。据宣州市有关部门在水东镇碧山、汪村、前进等自然村调查,发现有树龄50年以上的横纹茶品种。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瑞草魁作为古代贡茶,产于鸦山阳坡,应是无疑的。但由于自唐以来盛名不衰,其产区不限于鸦山也是顺理之事。至于水东横纹茶和鸦山横纹茶,孰先孰后,尚无史料可查证。而鸦山阳坡横纹茶之佳名,却是不能否定的史实。现今之瑞草魁即为1985~1986年间于郎溪县姚村永丰村境内的鸦山所创制。
鸦山海拔446公尺,古树参天,林苍竹翠,溪水叮咚,云雾缭绕。年平均温度16℃,年平均降雨量1290毫米,成土母质为石英质砂岩,土壤为含砂粒黄棕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5.5~6左右,昼夜温差较大,是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瑞草魁于清明至谷雨间开采,开始采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等长,制二等茶,后期一芽三叶,制三等茶。要求不采鱼叶,不采病虫为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标准的芽叶。采茶时应轻采轻放,防止损伤芽叶。一般上午采,及时送回,摊放4~6小时即可付制。
瑞草魁的制造分杀青、理条做形、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锅温120℃左右,每锅投叶量0.25公斤,炒时动作轻快,要捞净扬高抖开,切忌用力过重,避免茶叶在锅中磨破,造成叶色暗黑不翠绿。炒到叶色深绿无光泽,青气消失,嫩茎折而不断,茶香透露,为杀青适度。一等茶出锅后直接上烘,2——3等茶要理条做形。
理条做形:锅温70~80℃,开始以抖为主,适当失水,约炒2分钟,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茶条不粘手时,边理边搓边抖散,三种手势交替进行。搓条手法以双手合抱茶叶向前单向搓滚,搓滚数次,随着茶条逐渐干燥,理条、搓滚用力应灵活掌握,保持茶条完整、挺直、带扁。当茶叶含水率降到25%左右,即可出锅烘焙。
烘焙:分头烘、二烘。头烘要求一只锅配四只烘笼,烘温由90℃→80℃→70℃→60℃依次降低,每只烘3~4分钟,全程约12~16分钟。烘到茶叶刺手,即可下烘摊凉,剔除劣异,再行二烘。二烘采用文火低温慢烘。以发展茶香,烘温60℃左右,投叶量0.5公斤,烘到足干,即中摊凉,即可摊凉装罐。
瑞草魁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直略扁,肥硕饱满,大小匀齐,形状一致,色泽翠绿,白毫隐现,香气高长,清香持久,汤色淡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味仪隽厚,叶底嫩绿明亮,均匀成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