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看天做青:看天做青,是指根据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温湿度、空气流通度(风速),灵活掌握做青技术。如春茶生产季节,多具有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的气候特点,青叶不容易失水和发酵,做青前期宜轻摇,并适当增加摇次,结合薄摊多凉,促进走水;做青后期,宜适当重摇结合厚摊,促进发酵。夏、暑季节,具有高温的气候特点,青叶发酵快,宜轻摇、薄摊、短凉,防止发酵过度。秋茶季节,温度适中,茶青含水量一般偏低,叶张偏薄,宜厚摊短凉,防止失水过速。所以,茶区有秋茶“水守牢”之说。
此外,还有高温高湿的南风天和低温低湿的北风天,均可参照上述规律而灵活掌握。
根据乌龙茶区有关报道和生产实践认为:做青阶段的各项技术参数不是唯一的,因品种、季节气候不同而异。对于梗细小,梗含水量少,叶张薄,气孔多,失水快,摇青处理变化效应较强的品种鲜叶,萎凋程度宜轻,相对湿度可较高,摇青程度掌握适中。
对于叶张厚,气孔少,不太容易失水,韧性强,摇青处理变化效应较弱的品种鲜叶,萎凋程度略轻,相对湿度稍低,摇青程度宜重。对梗粗壮、含水量高,不容易失水,摇青变化效应强的品种鲜叶,萎凋程度宜重,相对湿度宜低,摇青程度宜轻。
还有的报道认为,叶质较厚,韧性强,摇青变化效应弱的品种鲜叶,做青中摇青、凉青不分先后顺序,采用同样的等时等转工艺对其品质影响也不大。
如此而言,对于某些品种鲜叶,传统循序渐进的做青工艺历程,似乎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模式。 做青阶段的系统变化规律
总结做青整个历程的技术规律和青叶特征变化基本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各次摇青遵循的技术规律是,摇青历时由短渐长,摇青程度由轻渐重。
各次凉青遵循的技术规律是;凉青摊叶由薄渐厚,青叶摊放由平铺逐渐堆成凹坑状,凉青历时由短渐长。
各次摇青、凉青过程,青叶出现的变化态势是:叶含水量由多渐少;叶梢由硬挺逐渐有些趋于凋萎;叶面色泽由绿渐转为黄亮;叶态由平展渐趋垂卷,直至出现龟背状特征;叶缘由绿渐转为红边;叶脉透光度逐渐增大;叶气味由强烈青臭气味渐转为清香,以至出现浓厚的果花香特征;用手触摸青叶,由生硬渐变为刺手感以至最后出现手握如绵的弹性感。
这些递变式变化贯穿做青过程的始终,变化循序渐进,连续不断,各次摇青、凉青变化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只能参照这些变化规律进行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