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茶的冲泡与品饮(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供(龚)春壶的来历吗? 关于供(龚)春壶还有一段来历。据传供(龚)春是学宪吴仕的家僮,经常陪伴主人在金沙寺读书,适逢金沙寺和尚在制作紫砂壶,好奇心极强的供(龚)春在劳役之余,看和尚制壶入了迷,于是就偷偷地学习和尚的技艺,也去淘洗了一些细泥作坯,用茶匙按压内壁,手指压外壁,屡按屡压,反复不断,直压到壶坯非常紧密为止,可能是按压时手劲过大,以致在茶壶的腹部留下了清晰的手印,烧成后,质地相当出众。此壶传开后,人们称之为供(龚)春壶。供(龚)春也因此成为制壶的宗师。

说说明代万历年间制作紫砂壶的四大名家?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大制壶高手,号称“四名家”。他们或以工巧著称,或以古拙闻名,所谓制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诸多壶式,就出自他们之手。

“壶中妙手称三大”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指明代制作紫砂壶的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三人。

如何鉴别传世紫砂名壶? 鉴别紫砂要熟悉紫砂的历史,了解各个时期紫砂的制作工艺,烧成工艺以及泥料的变化情况,熟悉名家的艺术风格,他们的款字格式和印章模式,否则就谈不上识别真伪了。关于金沙寺僧及供春等早期作家的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文献记载:“淘细土抟坏,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奏”,泥料是 “以粗砂制之”,坏件是“附陶穴烧成”。以1966年南京吴径墓出土的圆形提梁壶来对照,这些记载是可靠的。吴径墓葬于嘉靖十三年,即1533年,比供春的创作活动稍晚些,这件提梁壶砂质较粗,颇近细缸砂胎,并粘有缸釉痕迹,说明当时烧造紫砂,不仅没有专门的窑,也没有先装入匣钵再进窑膛,而是放置在窑内与缸等一起过火的,在上千度的高温下,缸上的釉料就漫射到紫砂器上去了。要到李茂林时代,才开始采用将紫砂坏件“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方法。泥料方面,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取用的矿源位置和矿藏深度不同,它们的化学组成情况也不完全相同。本世纪中期以前,紫砂泥由陶工分散各自加工,配制取用,各有心法,自然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成品的肌理效果上,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时大彬的作品,多以粗砂居多。今见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人的传器,用调砂制泥居多。这种调砂泥,就是在精细坚实的深紫泥中,混入少量的黄色砂泥,作品经过使用摩挲,增加手泽以后,或呈钢砂闪耀,或呈梨皮状,这种配料方法,后来陶工在制作较高档作品时,每有仿效。有些作家利用当时的矿源,配合到一种理想的泥料,用习惯了,也不大想改变,像邵大亨与黄玉麟,一生几乎只用一两种泥料,邵大亨的作品,多用天青泥居多。茶壶的款式也可作为鉴定的某种依据。某一作家创作了一种新的样式,只有后辈才能仿造,早于他的作家是不会做的。如以松竹梅为题材的作品,在明代几乎没有,鱼化龙壶是邵大亨首创,大亨以前的作家就不可能有这种式样的作品。另外,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擅长或习惯的款式,黄玉麟中年以后,差不多只制仿古、掇球、汉扁三种款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壶有几种造型? 紫砂壶基本上分三种造型:几何型、自然型、筋纹型。几何型,俗称为光货,光货的设计制作是最能鉴别功力的,光货是指整个造型中不同形体部位,要求是每个过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亭匀,都要有自己的特质、性格和规范,这些明确要求就要看简单的线形,比较丰富的内容,供人们审视功力优劣,审美情趣因人而异,如传统的掇球壶、竹鼓壶、汉君壶、合盘壶、四方壶、提壁壶、洋桶壶等等。自然型的茶具比较直接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型的基本形态,行话称为“花货”。在这类作品中模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型类,在壶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的手法以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一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型壶、竹节壶等等。筋纹型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花型,第二种是菊花或瓜果式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第二种的变态,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线条状。

紫砂壶的鉴定标准有哪些? 鉴定紫砂壶优劣标准可归纳为四个要素:可总结为形、神、气态四要素。“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有内涵的本质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以上几个方面贯通一气的作品才是一件完美的好作品。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哪几个因素?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须具备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欣赏紫砂壶? 紫砂壶历来分为四个档次:日用品壶(即大路货)、工艺品壶(即细货)、特艺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品(富有艺术生命的作品)。用五个字来概括即: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于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标准。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技法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优越性能。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确实与其它的泥不同,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原料不同,带来的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一件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应该是紫砂泥的优劣。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紫砂壶的造型全凭感觉,制壶的讲等样、等势,按造型学讲就是均衡。也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三是“工”。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紫砂壶的造型技法和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要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都必须交待清楚。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与扳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优劣,壶的制作者、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紫砂壶面上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内涵和印款。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了看它手工艺泥色、造型、制作手工艺功夫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壶的工艺欣赏能带给人们更多更美的享受。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功能美。紫砂壶手工艺功能美主要表现在: 1、 容量适度 2、 高矮得当 3、 口盖得严紧 4、 出水要流畅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在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紫砂壶手工艺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键,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手工艺标准。

怎样选用紫砂壶? 选壶的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购置新壶,壶手工艺造型与外形要美,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为佳; 2、 壶的质地、胎骨要坚实,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拨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为佳 3、 选壶时应首先闻闻壶内有无怪味,一般新壶可略带一点土气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沫味或人工着色的怪味则不可取; 4、 壶手工艺精密度要好,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蕴味。测定的方法刺羇注水入壶,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 5、 壶的出水跟流手工艺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滚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 6、 壶把的力度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手工艺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则不佳。 7、 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为佳,紫砂壶泡茶,一般是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手工艺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较宜泡重滋味茶,如乌龙、铁观音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茶道? 当代茶界泰斗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一书中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吃茶》中说:“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所以,可以说茶道是一种文化艺术,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一种手段。” 茶道的形成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普遍饮用。中国茶道史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时期,从神农到隋朝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时期。这段漫长的时期,茶事多次写入文化典籍。第二时期是唐代,是中国茶道的形成时期。陆羽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他所着《茶经》是世界第一部全面论述茶的专着,共三卷,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10节。陆羽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并提出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第三时期是宋朝,是中国茶道发展鼎盛时期。然而宋朝贡茶一味求贵,文化一味求雅,斗茶游戏风靡一时,茶道已向王道倾斜,失去了茶道之质朴真诚。如今,陶冶性情的茶道正渐渐融入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生活,各种茶艺也渐渐为人们所了解、采用。

云南的竹筒茶是什么? 这是傣族同胞的一种饮茶方法,傣语称之为“腊跺”。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饮茶方法,它将茶叶先装入鲜竹筒内,放在火塘边烘烤,边烘烤,边添加茶叶,直到竹筒填满茶叶,压紧压实为止。竹筒烤至焦黄,茶香外溢,即可移开火塘,剖开竹筒,取少许茶放入茶碗中,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这种茶特别清香可口,饮之有清新醇浓之感。

你听说过纳西的龙虎斗茶吗? 纳西族称之为“阿吉拉烤”,首先将茶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冲入开水煮沸,其次在准备好的茶盅内倒入半杯白酒,然后把茶汁冲入盛酒茶盅内,这时杯中发出悦耳响声,响声过后,即可端茶敬客,茶浓酒香,别具风味。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听说过苗族的“虫茶”吗? 虫茶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乡长安村的著名土特产,已有二百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当地横岭峒一带的少数民族起义,被清军镇压后逃往深山。因一时无食物可充饥,无奈即采灌木丛中的苦茶枝鲜叶为食,始食时感苦涩,食用觉回味甘甜,遂大量采摘,并用箩筐和木桶等储存起来。不料几个月后,苦茶枝被一种浑身乌黑的虫子吃光了,箩筐中桶中只剩下一些呈黑褐色、似油菜籽般细小的渣滓和虫屎,人们惋惜之余,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只得试探性地将残渣和虫屎都放进竹筒中,冲入沸水,只见顷刻间,泡浸出的褐红色茶汁,竟清香甜美,欣喜之下饮之,觉分外舒适可口,且清香甜美。从此,当地的苗族同胞们便刻意将苦茶枝叶喂虫,再用虫屎制成虫茶,成为苗寨的一大特色,至今风行。今日人们如到苗寨旅游,仍可品尝到风味独特的“苗族虫茶”。

你听说过侗家的十五茶吗? 十五茶流行于广西侗族自治县等地,每于农历十五夜晚,男女青年三五成群地去他村走寨,寨中的姑娘则会聚集于某个姑娘家中,待小伙子们到后以打油茶款待。喝茶前还在要先对歌,由女方问,男方答,答对者方能饮茶,女子献茶时先于一只碗上放二双筷,目的是试探小伙子是否有对象,待双方用歌对答后再行第二次献茶,这时,则有碗无筷,以试探小伙子是否聪明。再次答歌后则开始第三次献茶,这时一只碗上放一根筷子,是试探男方是否有情于女方,答对后再以第四次献茶,这时即一只碗放一双筷子,表示成双成对,两相印。

你听说过盐巴茶吗? 这是纳西、傈傈、普米、怒和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饮茶方法。原料为当地生产的紧茶或饼茶,茶具为小瓦罐和瓷杯,方法是先将紧压茶捣碎放入瓦罐,把罐移向火塘烤烘,至茶叶发出“劈啪”响声和焦香气味,缓缓冲入开水,再煮五分钟,然后把捆扎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移去,使茶汤略有盐味,即可移出火塘,把茶汁分倒在瓷杯中,太浓时再加开水冲淡饮用。

你听说过烤茶吗? 这是拉祜族古老又普遍的饮茶方法。方法是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入茶叶,边抖动边烘烤,至茶色焦黄时,冲入沸水,去浮沫,再倒入开水,试尝浓度适中,即可倒出饮用,这种茶焦香味浓,饮后消除疲劳,精神大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1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