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绿茶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83。麻姑茶
产地:江西南城
麻姑茶产自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

84瑞州黄檗茶  

产地:江西高安

茶叶描述:产于江西省高安县。黄檗茶在宋代已号称“绝品”,明清两代均列为贡品。外形挺秀多毫,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明亮。


85龙舞茶
产地:江西安吉
外形似麻花,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气嫩香清高,汤色碧绿,滋味甘鲜,叶底嫩绿明亮。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91.韶峰
“万国五洲瞻旧宅,韶山松竹四时春。果然一派家景,为有开天辟地人。”这是一位游览韶山的人所写的诗篇。名茶韶峰,就产在这个“松竹四时春”的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区。这里的韶山冲,群山环抱,耸翠的韶峰山是衡岳七十二峰之一,整个山峰,峭立峻秀,松柏成林。著名的韶山河,穿山而过,风景十分壮观,是产茶的好地方。
韶峰茶于1968年由韶山茶场创制。20余年来,采制技术不断改进,产品品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成茶外形具有条索圆紧、肥壮、锋苗挺秀、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等特点;内质清香芳郁;汤色清澈;叶底匀嫩,芽叶成朵。有效成分含量十分丰富。
韶峰品质优异,是与其精细的采制技术分不开的。鲜叶原料的标准嫩度为一芽一叶初展,整个芽叶全长为 2~2.5厘米,均匀整齐。鲜叶采后,经3~5小时的摊放,即行炒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搓揉、初烘、初炒、复炒、烘干六道工序。杀青在平锅内进行,当叶下锅后,要求翻得快,扬得高,抖得散,当芽叶受热,即改为手持棕刷边闷边抖,多抖少闷,杀匀杀透。杀青叶出锅后,及时薄摊扇凉,然后在篾盘中搓揉,揉到芽叶初步成条即解块上烘。初烘在烘笼中进行,时间约3分钟。初炒与复炒均在平锅内进行,把茶条做紧做直,并使白毫显露,当茶叶八成干时,出锅扇凉,最后用烘笼烘干,冷却后及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专用石灰缸中贮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92、华顶云雾{天台云雾}

华顶云雾茶亦称华顶茶,产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这里峰峦重叠,雄伟壮丽,坡圆谷广,风景奇丽。唐朝诗僧灵彻有:“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其中”的诗句,是一个“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的云雾缥缈世界。山上有太白堂,相传是李白读书和写《天台暸望》等诗的地方,又有右军墨池,据说是王羲之草《黄庭经》处,更有云雾悠悠、芳草萋萋的归云洞,是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华顶云雾茶,品质特别高,素为名茶之一。客来敬奉一杯香高味甘、韵致清远的华顶云雾茶,定会令人心旷神怡,劳倦顿消。

天台山产茶历史悠久,据考,远在东汉未年,道士葛玄已在华山顶上植茶。到了公元5世纪,这里的茶叶生产更有发展,隋唐以后已很有名。据史料记载,北齐佛僧慧思的弟子智剀禅师来天台撰述佛经仪,实行戒酒坐禅,提倡饮茶驱睡,此为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之一例。天台国清寺周围山峰发展茶叶生产,除供山上僧侣饮用外,还用来招待进山朝拜的香客。相传隋帝在江都〈今扬州〉生病,天台山智藏和尚携带天台茶到江都替他治病,自此北方对茶叶的爱好更甚。

华顶山山高风大,夏凉冬寒。当地农民形容说:“华顶山上无六月,冬来阵风便下雪。”四季浓雾笼罩,冬天霜雪连绵。这里气候虽寒,但茶园四周,都长有茂密高大的柳杉、金钱松、短叶和天目杜鹃、沙萝树,还有箭竹、箬竹等竹木,形成了挡风蔽雨的天然屏障。华顶山上的茶树年生长期虽短,但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古人一到春暖花开,茶芽竟相迸发,葱翠满山,香飘四野。古人很欣赏和留恋那优美谧静的环境,有诗曰:“华顶六十五茅篷,都在悬崖绝间中。山花落尽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过去华顶山上人们住茅舍,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茅篷”,大都建筑在绿荫深处。在每个茅篷里,居住着一二个诗僧,管理附近一小块茶园,这样的茅篷,传说共有六十五处。茅篷四周有茶树,茶树点缀了茅篷,形成了幽雅的景色。

华顶云雾茶加工工艺精湛,经鲜叶摊放、杀青、摊凉、轻揉、初拱、再摊凉、入锅初炒,再摊凉,低温辉干而成。成茶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光润;香高持久,汤色绿明;滋味醇厚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具有高山云雾茶的优良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湄江翠片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

湄江翠片产于贵州省湄江茶场,该场地处湄江河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生长。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1—2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2 厘米、2.5厘米。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260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

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二炒: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70℃,投入300—400克摊凉叶,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15—20分钟。

二炒叶经30—40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未。

辉锅:目的是定形、干燥。当锅温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未,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未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

湄江翠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芳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回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抵茶

牛抵茶产于湖南省石门县的夹山地区。这里山高林密,山下的夹山寺,是早负盛名的佛教圣地。《石门县志》描述夹山风光是“猿抱子归青嶂岭,鸟含花落碧崖泉”。相传明代农民领袖李自成曾在夹山寺出家做过和尚,先后达31年之久。夹山两侧有两座大山,山顶四季葱绿,森林密布;二山之间,有一溪流,终年不渴。夹山之称,大概是由于当地的特殊地形而得。茶树大部分在这里的山、山麓间。

牛抵茶早在宋代已被列为贡品。元、明以后,每年茶季前,朝延都要派员到牛抵茶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牛抵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初揉、炒坯、复揉、初干、摊凉的烘茶八道工序。

鲜叶采回后,摊青1—2小时,以提高香气和滋味的鲜爽度;杀青用双手翻炒,有时也用炒耙先滚后抖,滚抖结合的方法,进行3—4分钟。杀青叶置篾盘内,迅速抖散,以祛热气。然后将手指伸直,手掌用力,先轻后重,前后搓揉,进行初揉,待茶叶初步成条,投入锅温为75—80℃的锅中炒坯。炒法是低扬与高抛相结合,反复交叉进行,当手捏茶叶无粘性时出锅,略经摊凉,再行复揉,其目的是使茶条更臻紧细,再投入锅中初干,方法与炒坯同,达八成干时出锅,摊凉后,烘茶至干即可。

牛抵茶的品质特点是芽头肥壮,外形条索紧结,略扁,似牛角,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泡入杯中,叶柄朝下,芽尖向上,不落杯底,不浮水面,叶叶相碰,宛如两牛抵角。内质香高鲜,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黄绿。已被列为湖南省优质名茶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