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绿茶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3、南安石亭绿
   石亭绿又名石亭茶,产于福建省南安县丰州乡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莲花峰上之石亭又称不老亭,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相传,宋未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和招待来石亭游客的礼品。因茶叶质佳,再加上产于佛门古刹,故饮茶者日增,石亭绿因此而驰名。据记述茶事的摩崖石刻上道:“嘉泰辛酉(公元1201年)十有一月庚申,郡守倪思正甫,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既事,登九日山憩怀古堂,回渴唐相差公墓,至莲花岩斗茶而归。”可见,九日山、莲花峰产的石亭绿名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斗茶之风就已盛行。到了清道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莲花峰从由少数僧人种茶发展到众多农民普遍种茶。以莲花峰为中心,乌石山、石坑、石马山、法华山、五华山等数十座山间均发展了石亭茶的生产。石亭茶成为侨乡馈赠亲友的礼品,从此,石亭绿闻名海内外。
   南安丰州地处闽南沿海,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21℃左右,最低气温12℃以上,冬而不寒,罕见霜雪,雨量充沛,年均相对湿度78%左右,常受沿海季节风的影响,阴阳相间,日照适当。唐代诗人韩屋咏九日山时的诗句:“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真实地道出了石亭绿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对茶树生长颇为有利。
    采制早,登市早,是石亭茶的生产特点。每年清明前开园采摘,谷雨前茶登市,故有“不老亭道首春名茶”之说。石亭绿的鲜叶原料采摘标准不同于一般的红、绿茶,又区别于乌龙茶,介于乌茶和绿茶之间。即当嫩梢长到即将形成驻芽前,芽头初展呈“鸡舌状”时,采下一芽二叶,采夏秋茶应在芽头初展前采下一芽二叶。要求嫩度匀整一致。按此标准采下的芽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咖啡碱、多酚类、含氮量较低,有利于石亭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精湛的工艺技术是石亭绿品形成的保证。主要的工艺有轻萎凋、杀青、初揉、复炒、复揉、辉炒、足干等八道工序。
    轻萎凋的目的是蒸发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促使茶多酚轻度氧化,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这一系列物质的变化是构成石亭绿香味醇爽的物质基础。
   经萎凋是将芽叶摊放在竹制的匾上,放在通风的阴凉处,当含水量减少5—8%,叶色失去光泽,叶质转软,发出清香即为适度。
   初揉到复揉是石亭茶做形的关键工序,通过初揉、复炒到复揉,使茶叶边失水边成形,达到条索紧结的目的。通过辉炒达到做色的目的,辉炒时将茶叶紧贴锅面,在锅壁上不断地磨转,直到茶叶呈银灰色,茶色透露,捏之成粉未即要可起锅。簸去黄片,筛出粉未,再入锅进行足干,即为石亭绿的半精制品,通过筛、风和低温慢炒,摊凉后匀堆装箱,即为石亭绿的精茶。
    石亭绿系炒青型绿茶,以“三绿三香”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而著称。三绿是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随着采制季节的变化常伴有兰花、绿豆、杏仁三种芳香,真可谓绿翠夺目,茶香扑鼻,令人陶醉。
    1952年石亭绿被农业部定为历史悠久的名茶,1954年石亭绿跟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万隆会议”,招待亚非各国记者和友人,深受人们的赞赏。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4、天山绿茶
   天山绿茶是福建省的历史名茶,为闽东烘青绿茶的极品。品质特优,尤其是里、中、外天山所产的绿茶品质更佳,称之“正天山绿茶”。
   据《宁德县志》记载,天山绿茶曾经历了一段变革深化过程。宋代生产团茶、饼茶,也生产乳茶、龙团茶。到了元、明代生产“茶饼”,供作礼品和祭祀品。公元 1781年前后,天山所产生的芽茶已被列为贡品。明、清以后,以生产炒青条形茶为主。几经变革,到了1979年,才改制为烘青型绿茶,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历史上,天山绿茶花色品种丰富多彩,而今,除少数花色品种失传外,大多数传统花色品种,如天山雀舌、凤眉、明前、清明等均得到恢复,并创制了新的品种,如清水绿、天山毛峰、天山银毫、四季春、毛尖等。这些绿茶以锋苗挺秀、香高、味浓、色翠、耐泡五大特点羸得了荣誉。从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曾多次在地、省及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获奖,名列前茅。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在全国内销花茶评比会上,名列第一。1982年、1986年二次被评为全国名茶,商业部授于全国名茶荣誉证书。
    天山位于东海之滨,天山主峰—屏南天湖山,屹立在福建省屏南、宁德、古田三县交界的屏南黛溪乡。除天山湖山外,还有天峰山、仙峰山、大坪山等山脉,是天山绿茶的原产地。这里山峰险峻,海拔1300米左右,林木参天,云海翻滚,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湿润,多为结构疏松的砂质壤土。茶树多生长在岩间和山坡上,树壮芽肥,是适制天山绿茶的理想原料。难怪诗人赞道:“深山奇石嵯峨立,峡谷悬味茶香”。
    天山绿茶采用的原料因花色品种不同而异。如雀舌和凤眉等传统珍品,选用叶肥厚、持嫩性强的天山菜茶品种的芽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制500克干茶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新创制的名茶如清水绿等,则选取大、中叶种的芽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制500克干茶需7000个左右芽叶。
    天山绿茶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主要设备有连续滚筒电热恒温杀育机,40型或45型揉捻机,自动百叶烘干机等。加工工艺有凉青、杀青、揉捻、烘干(毛火和足火)四道工序。杀青掌握“高温、控热
少量、短时”的方法,筒温240—260℃,电热控制,前高后低。起锅摊凉散热后再行揉捻。揉捻时采用“小机、适量、轻压、短揉”的技术措施,达到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味清鲜的目的。40型揉捻机投叶量7.5—10公斤,45型揉捻机投叶量10—12.5公斤。转速55转/分。烘干毛火掌握“薄摊、高温、快烘”的原则。足火掌握低温慢烘,达到干度内外均匀一致,香高而鲜爽的目的。毛火烘温115℃左右,含水量15—20%。足火烘温90—95℃,含水量6%左右。
    天山绿茶具有“三绿”特色,即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且外形条索嫩匀、锋苗挺秀、茸毫显露,香似珠兰花香,芬芳鲜爽,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汤色清澈明亮,经泡耐饮,冲泡3—4次,茶味犹存。饮之幽香四溢,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怡。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35、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1973年前匀茶场通过调查研究,试制成功新的毛尖茶,使这一古茶重放光彩。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以优美的品质跨进了全国名茶的行列。产品除销往北京、贵阳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赏。
    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年有效积温49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
    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
    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干,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三绿透三黄”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具体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恰似神仙.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眉茶
    眉茶条索弯曲,色泽润绿,辉白起霜,恰似老人眉毛,因而得名。
   据考,眉茶起源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相联交界处的安徽省的休宁、屯溪、黔县,歙县、江西省的婺源和浙江省的淳安、建德一带。早期生产的毛茶,大都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输出,历史上统称屯绿。后逐渐扩大产区,现在我国各产茶省均有眉茶生产,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为主。是我国产区最广、产量较高、销区最稳、消费最普遍的茶类。
    各省所产的眉茶,品质各有不同。其中生产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有:浙江所产的杭绿、温绿和遂绿;安徽所产的屯绿、舒绿和芜绿;江西所产的婺绿和饶绿以及湖南所产的湘绿;贵州的黔绿;四川的川绿,广东的粤绿;云南的滇绿等。各省所制产品由于鲜叶原料以有及操作的方法不同,品质有所差异。屯绿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香气带熟板粟香,香高而持久;汤色绿而明亮,叶质柔软。舒绿条索细紧,嫩梗较多,高级茶香气高长,汤色绿,滋味醇厚,叶底黄绿,叶质柔软。浙江省所产的杭绿、温绿和遂绿各有特色,差异十分明显。
    1986年7月,浙江省所产天坛牌特级珍眉,在日内瓦举办的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
    眉茶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其加工方法,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杀青要求高温杀青,杀匀杀透;揉捻要求揉捻叶组织破碎程度为45至55%为适度;干燥工序又二青、三青和辉锅。辉锅后茶叶含水量一般为6%左右,所制产品称炒青毛茶。
    炒青毛茶必须通过精制,才能成立商品性的眉茶。眉茶精制的主要工序是:分筛、抖筛、撩筛、风选、拣剔、复烘等,最后将各筛号茶按照各级眉茶要求按比例进行拼配即成。
    眉茶产品过去名目繁多,又不统一,曾分为:珍眉、针眉、秀眉、贡熙、虾目五个花色。珍眉又分抽芯与抽珍;抽芯又分特珍与真珍;针眉有正副之分,正者为特针,副者为普针;也有不分正副的,称为统针;秀眉也有两种,粗大的称凤眉,轻的称芯眉,贡熙又分特贡与普贡两种。80年代中期,眉茶花色作了简分。一般分为特珍特级、1—3级;珍眉有1—5级与不列级之分;雨茶;贡熙又分特贡1—3级及不列级;秀眉有特级、1—3级和茶片等产品。
    我国台湾省目前对眉茶分类名称:仍甚繁杂。例如全系幼嫩芽叶制成的称抽珍;较抽珍要粗的称珍眉,品质中等的珍眉茶称统珍或称乌龙珍眉,用断芽嫩片制成的称特针;用断叶碎茶制成的称针眉;由幼嫩芽叶结成不规则块状的叫熙春,其中品质较好称特贡或抽贡或正熙春,品质较差的称贡熙,贡熙又分普熙、熙春、普通熙春和副熙春;用幼嫩芽叶结团而成,颗粒甚小,浑圆而紧结的称虾目;较副熙春加略差的称峨眉,从茶叶碎片中提出来的称秀眉。
    眉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之一。随着产量的逐年增加和品质的不断提高,眉茶销路日益扩大,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已遍及五大洲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里、利比亚等国。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37、碣滩茶
    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区沅水江畔的沅陵碣滩山区。这里山峰重叠,绿荫覆盖,四季云雾缥缈,茶树芽头肥壮,叶质嫩柔,茸毛甚多。
    追溯“碣滩茶”历史,至少已有1300多年。相传唐高宗第八个儿子李旦,被武太后贬至辰州(即今沅陵),流落在胡家坪胡员外家当佣人,与员外之女胡凤姣产生了爱情。高宗退位,李旦回朝做了皇帝,即后来的唐睿宗。李旦称帝后不久,即差人接胡凤姣进京。官船由辰州东下,途至碣滩,凤姣品尝到碣滩茶,甚觉甜醇爽口,便带回朝廷,赐文武百官品饮,皆赞不绝口。此后,朝廷将碣滩大叶茶种茶树,每年派人督造,列为贡品。此茶后来流传日本。因此,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特向周恩来总理问及此茶,自此碣滩茶有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今日碣滩,十五峰和十八谷,已被1000余亩绿油油的茶树装扮起来,茶园生机盎然,茶的加工工艺亦有进一步改进。碣滩茶重享盛名,有人曾作诗一首喜咏碣滩茶:
栽培布局夺天工,碧毯陈铺十五峰。
林溢乳香人欲醉,杯呈翠绿味偏浓。
休夸龙井能消渴,漫道君山腋起风。
唯有碣滩茶最好,知音中外话田中。
碣滩茶鲜叶标准要求十分严格,除具一般名茶的共同特点外,其余采摘标准均为一芽一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复揉、复干、割脚摊凉、烘焙摊凉、包装十道工序。
    鲜叶杀青后,即行扇凉,然后初揉,将茶坯揉成圆球状,入锅在80℃锅温下炒五成干出锅。为加紧茶条,初干后须经复揉,再入锅在70—75℃锅温下,搓条、翻炒整形,称为“复干”,炒至茶叶七成干,略感刺手时,进行提毫,八成干时出锅,用24孔筛子割去茉未,然后摊凉约半小时,在烘杭上烘焙,烘温为65℃左右,烘至足干下炕,略加摊凉,用两层牛皮纸外加塑料袋装候用。
    高档碣滩茶的品质,外形条索细紧,圆典,色泽绿润,匀净多亮。香气嫩香、持久,汤色绿亮明净,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绿、整齐、明亮。多次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1985年列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