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dolphinyang

[分享] 绿茶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3、峨眉竹叶青
提起竹叶青,人们十分自然地会联想到我国名酒“竹叶青”;名茶竹叶青,其名其实,不亚于名酒竹叶青。
该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茶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用于制作竹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和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该茶自1983年以来,连续数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4、仙人掌茶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文,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独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这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品尝了“仙人掌茶”后,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湖北省《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仙人掌茶创始于唐代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麓的玉泉寺。创始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中孚禅不仅喜爱品茶,而且自己能制得一手好茶。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流成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来茶树的嫩芽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 760年),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今南京)恰遇其叔李白,中孚就以此茶为见面礼。李白饮之后,觉得此茶其状如掌,清香芬芳,与自己品尝过的不少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中孚介绍,此茶是玉泉寺新创制出来的,遂命名为仙人掌茶。李白赞叹之余,诗兴勃发,旋即作了上述诗篇。
    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据观察,仅树木品种就多达300余种。更有香飘四海的“月月桂”,花瓣千枚的“千瓣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这里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一泓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喷珠漱玉,名为珍珠泉。应用此水泡茶,茶味更具鲜醇。生产仙人掌茶的玉泉寺,是我国佛教的著名寺院,在隋代开皇年间,由智112国师创建,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青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据载:北宋天禧未年,玉泉寺规模之大为“楼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常住和尚1000余人。如今这里办起了玉泉寺茶场。1981年开始,恢复了“仙人掌茶”的试制工作,一举成功。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的优质名茶。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蒸汽杀青在蒸笼内进行,温度达近100℃,蒸汽杀青时间为50—60秒钟,以鲜叶失去光泽,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为适度。蒸汽杀青后,即予扇凉,进行炒青做形。
    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用“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
     该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观之令人爽目;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茶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目前玉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这里竹木幽深,花艳竹翠,铁塔棱金,亭台如画,游客络绎不绝,仙人掌茶也是游客慕名必尝的佳茗,正如到旅游杭州西湖必尝西湖龙井一般。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25、恩施玉露
   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不崛起,它就是恩施玉恩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我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
    恩施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宋代,这里已有茶叶生产。恩施玉露之创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蓝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到了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县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并远销日本。
   现今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未,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日本商人誉为“松针”。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历受消费者所赞。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6、泉岗辉白
    在浙江平水珠茶的主要产地嵊县东北角与上虞县紧紧相连的地方,有个叫前岗的山村。这里生产出一种盘茶卷曲,似圆非圆,辉白起霜,银毫显露的名贵绿茶,人们素称泉岗辉白。因主要产于前岗村,所以又叫前岗辉白。
   泉岗辉白产区,位于四明山的支脉复巵山上,前岗村就在半山腰。复巵山海拔800多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雾露蒙密,夕阳早落,晨曦晚照。山上古木蔽荫,猛兽有时出没。当地农民描述前岗村的地形势是:“前岗大岭头,走路碰鼻头,云雾绕山头,老虎蹲岩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出产名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泉岗辉白最初是当地茶农自制、自饮,以后作为礼茶赠送亲友,广博好评,才逐渐传播开来。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泉岗辉白在原有规格的基础上,精采细制,不断新创,逐步演变成为独具一格的名贵绿茶。本世纪20年代初,当地大户和杭州、上海、苏州、南京一带茶商,争相经销,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
    泉岗辉白采制工艺十分精湛,一丝不苟。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鲜叶,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上档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初展,普通茶原料为一芽二叶到二芽三叶初展。鲜叶采回后,要进行挑选,达到芽叶洁净、大小匀嫩整齐。然后分级分档摊放,分档加工。整个制作工艺,分为杀青、初揉、初烘、复烘、炒二青、辉锅七道工序。该茶似圆非圆,特殊外形的形成,主要是在辉锅工序。茶叶在斜锅内,用双手将茶叶向锅壁徐徐推动,不停转动,茶叶随着慢慢卷成圆形。辉锅全过程约经3小时,直至茶叶盘花卷曲,辉白起霜为止。
     泉岗辉白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产量最高时曾达500余斤,现在有关方面正在采取有力措施,以迅速恢复与发展泉岗辉白的生产。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27、天尊贡芽
 天尊贡芽产于浙江省桐庐县歌舞乡。相传伍子胥曾避难到此,他十分喜欢歌舞,后人就把这里称为歌舞乡。境内有天尊岭,层峦叠嶂,岩石嶙峋,云雾缭绕,土壤肥沃。茶树遍布岩缝石壁之中,相传是由神仙撒籽播种的。应用这种鲜嫩的茶树芽叶,精心制作之茶,品质特好,味甘香幽。宋朝赵构皇帝建都临安(今杭州)时,朝臣曾将此茶进贡朝廷,赵构饮后,顿觉爽心悦目,下旨把这“飘溢香兰花香味”的好茶,每年进贡,并封生产此茶的歌舞乡直坞山为宋家山。桐庐县自产茶。北宋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在《潇洒楼》一诗中,曾有:“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之句。说明桐庐不仅在宋代已经产茶,而且已是“春山半是茶”,可见当时这里产茶之普遍。《桐庐县志》亦有:“邑天尊岩产茶最芳辣,宋时充贡。”《紫桃轩杂缀》云:“分水贡芽,本出不多。”当时这里不仅生产贡茶,还有雀舌、莲心等茶生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经沧桑,古代名茶已经失传。近年来,桐庐县有关部分发掘古代遗产,继承和发扬了天尊贡芽的生产。加工工艺较前有了改进,成茶品质更有提高。天尊贡芽系用一芽一叶初展鲜叶,经鲜叶摊放、杀青、轻揉、初焙、摊凉、复焙等六道工序。制作特点是:薄摊吐芳,轻炒保色,理条造形,轻揉促质,低温焙香,将传统制法与新的加工技术融于一体,使成品形质兼美,堪称珍品。此茶冲泡后,嫩芽朵朵,状如雀舌;香气清高持久;外形亦十分美观,形似寿眉,银毫披露,绿中透翠,汤色绿而明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9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