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xingci

[分享]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强烈推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落款明确端正。通常,一件砂壶的做工优劣,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囗、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泥料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有些砂壶乍看之下油光暗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泥料不纯或是作者配泥太差。至于砂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干脆之声,则表过火,壶身已呈瓷化。
  慎选真爱 切忌冲动。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但美感的标准则依各人的审美涵养而有所不同。你爱花货的精工细描,我爱光货的简单大方,谁也不用委曲谁、所以砂壶的造型孰优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买壶千万不要光为了作者的名气或别人的强力鼓吹而冲动下单,否则日后极易后悔。因为泡茶赏壶之际是人类最冷静、最客观的时候,这时手中的砂壶势必会遭受到自己最严苛的挑剔,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涵养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两点略作参考﹕
  几何造型的砂壶,该圆的就要圆,该方的就要方,线条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千万不要选择口盖歪曲变形、嘴歪把斜者,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与壶身相衬,大而无当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应避免。
  自然造型的砂壶,该写实的就要写实,该写意的就要写意。由于花货的捏塑较多,所以应细心体会,浑然一体而无生硬之感,亦应注意壶身与捏塑的接触点有无微细裂缝,以免日后断裂。
  价格合理 量力而为。经过前述的一番挑肥捡瘦,最后的一个问题便是“壶价几何”?事实上,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涨势咄咄逼人,屡创新高,流风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壶泡出来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壶价动辄十万、百万,果真应验了古书所载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壶,以及店老板的如簧之舌时,切切要分清楚“选择一把别人公认的好壶”和“选择一把贴心好壶”之间的差异。因为惟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壶,若硬是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可就失却了茶艺怡情养性的那份闲适之美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 砂 陶 鉴 定

紫砂陶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可塑性极强、含铁量较高的特殊天然陶土制成,然后在1000℃ 以上的高温中焙烧。泥色有紫泥、红泥和淡黄色泥。紫砂泥最适于用来塑造茶壶。明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天下最为理想的茶具。前人总结紫砂壶注茶的优点很多。
  (1)“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昧皆蕴。”“聚香含淑”、“香不涣散”,茶昧越发醇郁芳馨。
  (2)紫砂壶“注茶超宿署月不馊”。按茶道而论,应该随时泡茶,随即喝,吃完茶马上就要倒出茶渣。但存茶于壶过夜或久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夏天隔夜不馊,不起腻苔,当然有利于洗涤及卫生,所以紫砂茶壶泡茶前的洗涤比较方便。清代吴骞说:“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3)砂质茶壶能吸收茶味,内壁不刷而绝无异味,应用经久能增积“茶锈”,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何以如此呢?因紫砂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精细炻器,里外均不施釉,这样,使它既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有一定的气孔率,故盛茶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再加之使用上讲究些,这就是盛茶不易馊的主要原因。但事物总是辩证的,我们讲不易馊,不是不会馊,而是与其他器皿相比较而已。因为茶叶本身是有机物,它在一定条件下总是要发酵变质的。关于久用后增积“茶锈”而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这与紫砂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也有关系。
  (4)紫砂器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温雅。《阳羡名壶系》说得非常切合,“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真正具有“久且色泽生光明”的特点。
  (5)冷热急变性好,寒天腊月,沸水注入,绝对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
  (6)砂质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易烫手,且保温性能也很好。
  (7)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烧,如用以烹蒸无需担心开裂。
  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惹人喜爱。
  除上述的紫砂泥料内在质量的特点而外,紫砂泥的发色效果由于矿区、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稍有交叉变化外,则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妙不可思。清吴梅鼎《阳羡名壶赋》中关于色泽变化问题有一段描述:
  若夫泥色之变,乍阳乍阴。忽葡萄结甜紫,倏橘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或黄白堆砂,结哀梨兮可啖。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彼瑰琦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碗琰浮精英,岂随珠之与赵壁可比异而称珍者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梅鼎对紫砂泥色的描写真可谓淋漓尽致了。
  日本奥兰田著《茗壶图录》谈到:“泥色之辨,洵难矣!每壶各异,譬犹天文之烂然。不可得而名状也。”就是讲的紫砂泥色之丰富多彩。其中朱、紫、米黄三色则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又富于变化。若以辨色命名,可称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桐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诸色。如细细观察,各种泥色里又有白砂星星,如银砂闪点,日光映射,宛若珠翠。或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则谷绉周身,珠粒隐现,光彩夺目。
  紫砂壶形制上分有高、矮两个类型,按茶理而论,壶形高者则壶口盖必稍敛,宜于沏红茶,因红茶在焙制中是通过发酵的,故高壶沏泡红茶,更觉香浓蕴藉。矮型壶口盖稍敞,绿茶在焙制时未经发酵,叶绿素没有破坏,沏泡不宜深焖,故扁形壶泡绿茶,倾出时澄碧清新更显色、香、味的佳趣。
  紫砂壶除上述特点外,更为重要的是紫砂器的手工技术的工艺质量。紫砂工艺陶造型类别繁多,“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形制典重质朴,轮廓周正,线条清晰,比例恰当,如茶壶的嘴、鋬、脚、盖等,既有本身谨严完美的优美型体,又要与壶互相扶称成为一个和谐完满的整体,并同时考虑实用效果。同一品种如出名艺人之手,就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欣赏品。
  紫砂壶传统造型来源可归为:
  (1)仿夏、商、周、春秋战国、秦青铜器造型,如彝、鼎、尊、爵等。
  (2)仿古代陶器造型,如彩陶、罍、觚、杯、瓿,秦汉瓦当和汉砖纹样。
  (3)仿古代器物造型,如秦权、玉器、钟、鼓等。
  (4)仿瓜果、花木的形象或加工变形塑造,再用浮雕、半圆雕的手法装饰应用,如莲、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
  (5)仿实用器物借形改装,如笠、柱础、筐、升、斗等。
  (6)仿各种几何图形,如菱花、葵花、多角多面形等。
  当然紫砂壶的造型绝不能被上述罗列至尽,尤其是近几年来,艺人的艺术境界大为提高,丝路更为广阔,不囿于传统方法的限制,使造型变化更有新的发展与创造。
  紫砂壶产品造型的丰富,从产品造型中经常运用的装饰线中亦可证明。紫砂壶的装饰线有皮带线、凹线、鳝肚线、侧角线、隐线、衖堂线、囗(目匿)角线、单双鲫背线、凹凸线、碗口线、堆叠线、活线(又称飞线)、翻线、竹爿线、云肩线和偶角线等二十余种。
  从制作角度讲紫砂壶造型又可分为素净光货(以讲求外轮廓线的组合,并用各种线作为装饰变化)。花货(以浮雕、半浮雕作装饰)、筋瓤货(包括葵色葵花筋瓤)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文学、绘画、篆刻、造型诸艺术熔为一体,是紫砂陶工艺的又一特色。紫砂陶的主要装饰手法是陶刻。镌刻时广泛地运用双入正刀法,单入侧刀法,以及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做到心手并用,各尽其妙。并着重讲求各体书法、文学诗词、辞章与短句。绘画上特别重视写意笔墨,使陶刻装饰与紫砂的艺术风格形貌取得和谐。故紫砂陶工艺既不同于一般民间画派,又不属于旧,‘宫廷画派”,应该说是属于“文人画派”。书画雕刻是紫砂陶工艺过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一般都是事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着字画雕刻。每刻一笔,施以两刀,中间剩余泥块,用刀口刮平,使其凹面平光。这就是所谓的“双入正刀法”。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刻画要做到有来龙去脉,结构相称,刀法分明。雕刻用的各种刀法又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还必须注意刻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迹外传神的格调。精细的作品,用斜刀刻法,才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品种则用平刀刻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不先作画,这就是所谓的“单入侧刀法”,亦俗称空刀法,即直接以刀代笔。清刻用刀大都要不脱秀气,因为情刻就是不加工染色,画面书法粗的部分,刀法要深,细的部分,刀法要浅刻,挺秀的线条用刀,要刻得圆润而灵秀。如刻石头、竹梗之类的作品,有疏有密,衬点要分得春夏秋冬。
  紫砂陶的另一种装饰手法是釉彩。即在已经素烧的产品上用釉料彩绘和满身施釉。以最早的产品来推敲,它似乎是传统的用泥料堆绘方法的发展,而后改用了釉料。彩绘花卉、山水、人物等,是用釉料在素胎上先堆涂纹样构图的基础上,再用彩色勾绘,类似于瓷器的粉彩。也有在素胎周身涂布彩色的满釉,一般人称之为“炉钧”。这种方法创始在什么时候?可证的实物及文字记载只能推到清代乾隆年间王南林、杨友兰和邵基祖等的作品。《砂壶图考》记有 “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为工致”等语。因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彩绘,盛极一时,紫砂彩釉实际上是有意识地模仿了瓷器的粉彩,使紫砂陶和资器的装饰格调,走上了异曲同工的道路。
  紫砂陶创始于宋代。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句中就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及“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等句(见《宛陵集》卷十五《和杜相公谢蔡君漠寄茶》和卷三十五《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这里所说的“紫泥”、“砂罂”,都是指的宜兴紫砂一类器物。1976年在宜兴羊角山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宋代紫砂陶古窑址,更进一步确凿证明宜兴在宋代已开始烧造紫砂陶了。根据发掘出土的大量紫砂器残片分析研究,可以分辨出主要造型有壶、罐两个大类,其中以壶为大宗,均呈紫红色,器物里外无釉,从残片复原的器型分,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等三类。紫砂陶泥质较粗糙,器身表面密度亦差。由于没有用匣装,而是直接入窑烧成,因此常有火疵现象,在成型方法上已脱离用陶轮拉坯的做法,根据紫砂泥不同于其他陶土性能,而采用泥片镶接法。羊角山古紫砂陶窑的发现,纠正了从明、清以来的紫砂专著一致认为紫砂是明代创始的历史错误,为研究紫砂陶史提供了新的依据。
  紫砂陶的制作虽始于宋,但直到明代中叶才开始盛行,名手辈出,代有精品。许多良师名匠,毕智穷工,制成了不少精美无比的紫砂器。据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录》记载,明正德、嘉靖年间的民间紫砂艺术大师供春(又称龚春),是把紫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工艺美术创作的第一人。相传供春为明朝正德宜兴人,原为宜兴吴颐山的家僮,侍候主人吴氏读书于金沙寺中,寺内一老僧善制茶壶,供春私下从老僧学艺,刻苦用功,技艺大进。有一次,供春所制之壶,偶然被主人吴颐山看到,感到该壶质朴古雅,未曾有过,便叫他照样再做几把,并且请当时名流来鉴赏。名流们齐声叫好,从此供春壶名声大噪,不消数年,供春竟然成名。他的作品特点是“器薄质坚”,为时人所爱,收藏家竞相搜购,有所谓“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除供春壶外,他还制了“龙蛋”、“刻角印方”等壶。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供春壶的鋬上有“供春”二字,这件真品相传于1928年为宜兴储南强所收藏。此壶的来历,据储南强自述:“上年(约1927年)在苏州地摊购得,为山阴傅叔和氏(绍兴人)所藏,傅之前为费念慈所藏,费氏以前为吴大瀓所藏,又前则出于沈钧和家,再前待考。储氏以五百金辗转得来,初因无壶盖,吴大瀓请当代名手黄玉鳞,配其盖为北瓜蒂柄,后被著名画家黄宾虹看到,认为壶为树瘿,盖为瓜蒂,不相称,储认为言之有理,遂请现代制壶名手裴石民重做树瘿盖,并在壶外由黄宾虹书铭文,凡四十五字,文曰:‘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百金易之而来,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这件壶是唯一的供春壶传世品。1953年,储甫强先生捐献给苏南文管会。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壶又称树瘿壶,壶身作者松树皮状,壶把亦如树根,艺术性很高,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对紫砂壶的资料搜集极广,但因未见过供春壶感到终生遗憾,自叹福薄,而且说:“供春壶已世间不复存在了”(见《清仪阁杂咏》)。有人认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供春壶为后世仿制的观点,可能受此影响。
  供春之后,更是名匠辈出,百品竞新。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良、元畅、时鹏,称为“四大家”,他们都是明万历年间人。四人作品,赵、元、时三家都承继供春的古拙风格,而董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壶的名艺人,独以文巧见长。
  四大名家以后有李茂林和时大彬,也是明万历时人。李茂林是李养心的字,他善做小圆壶,作品不务妍媚而时见巧思,世称“名玩”。制品朴素带艳,李的最大贡献是开创“壶乃作瓦击囊闭入陶穴”的匣装烧法,从而防止了紫砂器在窑烧中沾染其他陶瓷釉泪(又称飞釉)。制品特点是不署款,仅用朱笔书写。时大彬是宋代尚书时彦的裔孙,时鹏之子,号少山,死于清康熙初年,是紫砂工艺史上的巨匠。他从各方面总结了前人经验,在紫砂用泥的选择、制型、铭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人们常把他与供春相提并论。其作品早期多仿供春大壶,以朴雅坚致见长。后期作品,由于来往于娄东,接触嗜茶文人甚多,与王世贞、陈继儒过从甚密,为投文士品茶之趣,遂改制小壶,从此风格为之一变。他创制的有菱花八角、六方、提梁、僧帽等壶数十种。近年国内又出土四件带大彬款的紫砂器,其一为六方把壶,底有“大彬”二字楷书款。其二为雕漆方型把壶,底部有“大彬”二字款。其三壶身作圆形,底三足,弯流,盖上有云肩状的贴花,把下刻有“大彬”二字款。其四为扁圆砂壶,直流,底有“大彬”二字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