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xingci

[分享]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强烈推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壶的优点

最早,紫砂茶壶之所以受到爱茶人士的喜好,便是因它的保温性佳,透气度高,茶水即使久放也不会产生腐化的馊味。以紫砂茶壶泡茶不但不影响茶叶的香气与滋味,更可贵的是,还能衬托出茶叶的品质。
  后来,随着壶艺名家的别出心裁,紫砂茶壶的外形越发讲求艺术价值,不只是泡茶的工具,更为人们提升泡茶情趣,取使不泡时,把玩欣赏也能领略一番壶趣风雅。
  再者,当紫砂壶经过长时间密集的泡茶动作滋养,壶体本身吸附茶汁,积增茶锈,壶面生成光润的颜色,这种非先天养成的茶壶气质,更增添它的后天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宜兴紫砂泥

 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丁山、张渚、渚东为主要产地。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八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又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的黑、褐、赤、紫、红、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有少量的在当地的小煤窑,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80目到14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于变形率高,一般工艺师很少做朱泥壶)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20%至3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且烧成后收缩比大),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谈到紫砂泥料的练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像前人在练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不相私授,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石榴皮、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冷金黄、金葵黄……等多种颜色,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紫砂泥若再掺入段砂、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
  紫砂器表面的色泽取于自然泥色,程序是这样的:先将各色原料分开碾细,然后用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蜡膏,即为有用的色浆原料,烧成后永不消褪。
  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它与粘土、云母、赤铁矿共生一体。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粉碎至一定细度,不必与其它原料配合,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陶器。虽说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均有出产类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则判若霄坏。若论色泽的瑰丽朴雅,质地的优良,当推宜陶为独步。但最使人引起艺术情趣的,要数那造型洗练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比例确切恰当,色泽纯朴古雅,经艺人精湛的手工制作,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实用器皿。
  综上所述,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塑性好。以紫泥为例,它的液限为33.4%,塑限15.9%,指数为 17.5%,属高可塑性,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制作时粘合力强,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均可单独制成,再粘到壶体上后可以加泥雕琢加工施艺;方型器皿的泥片接成型可用脂泥(多加水分即可)粘接,再进行加工。这样大的工艺容量,就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物质保证。
  2、干燥收缩率小。(红泥除外,因为红泥的收缩率大,变形率较高。)紫砂陶从泥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约8%左右,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因此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规矩严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壶的粗,不怕壶口面失圆,这样与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及口面与壶身同样大的大口面茶壶。
  3、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一为闭口气孔,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一为开口气孔,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这就使紫砂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就比较欠缺。同时茶壶本身是精密合理的造型,壶口壶盖配合严密,位移公差小于 0.5mm,减少了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壶内的渠道。因而,就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地推迟了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土成型后不需要施釉,它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这也是其它质地的陶土无法比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壶的意义
  养壶,除了我们网站上说的(新壶的处理)以外,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养壶从内在的讲,就是“养”自己,也就是“养”心、“养”性。一把好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开始和你结缘了,你就要细心的呵护它。
  它,多不容易啊!在地下沉睡了几亿年,又经过了多少人的挖掘、提炼、制作再千里迢迢的来到你的案上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和您结缘而共品一壶茗茶。
  有的人平时泡茶的时候喜欢用茶汁淋在壶身上,或者用养壶笔沾上茶汤来刷壶,甚至泡完了茶就连茶渣都不倒掉,一直浸泡到第二次泡茶的时候才把它清理出来,觉得这样养壶才会更快更亮。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茶渣在壶内时间长了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害,也不卫生。到头来要么把壶养得黑一块、红一块,要么贼亮贼亮,这早在明周高起的书中就有称:“这种光是和尚光;不雅而溅也,不可取之”。
  其实只要你平时泡茶的时候不要让多余的茶水留在壶身上,用养壶笔或养壶巾擦拭留在壶身上多余的茶、水,在每次泡完茶之后都用开水里里外外的烫洗干净(注:一定要用开水,而且里外都要干透)然后再用干净的养壶巾将壶完全擦拭一遍,把它摆在壶架上,这样就可以了。日子长了就会养出由内往外、晶莹剔透、润而不腻、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这里我还是要重复的提醒各位壶友,养壶不要心急,不然就会事倍功半不得其所。养壶的每个细节都要细心,每个细节都可以是享受,至少要有这样的感觉才是养壶的真正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 砂 壶 的 选 购

壶之为壶,实用第一。茶壶是拿来泡茶的,这当然是毋庸置疑,换言之,选择茶壶时便不应违背“实用”的基本原则。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适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一杯之量。人多用大壶,人少用小壶,自己要把握好。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爱喝乌龙茶系的,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条状,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
  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力学,便是壶壁过厚(用泥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
  出水要顺畅,收水要果断。这是大部分购茶壶人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工艺技巧 用心所在。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
  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盖要严紧密合。圆壶要能旋转滑顺无碍,方壶要求面面接缝平直不变形,筋纹器更要达到面面俱到的「通转」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视、手试外,我们尚可在壶内盛水后,举壶作注水状,并按住气孔,若能达到即压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甚高,与外界空气接触极少。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提起的境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