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xingci

[分享]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强烈推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61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壶盖
壶盖: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 “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62紫砂壶鉴赏常用术语—壶把
壶把(柄):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1)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源于沙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矿原料

紫泥类: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茗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
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度左右.
本山绿泥类: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
白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为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红泥类: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色,以粘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摄氏度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其缺,即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于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摄氏度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
其他泥类:自明至今,泥色种种变异,妙出心裁,取其本土,山灵络,陶变化。
石黄:呈卵状,外壳铁质褐黄色,中核似鸡蛋黄,粉状细腻,含铁量甚高。加入紫泥,成陶后色紫若葡萄。加入天青泥,成深古色。加入红泥成大红袍泥。
白泥:呈白色,微泛绿,成陶后呈白色,出产于宜兴大潮山(洑东),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基料,加入金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色泥。
土骨:呈骨状,其含铁量高,陶成后呈黑色颗粒,可掺入紫砂泥中,作天星泥。
嫩泥:呈砖红色,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掺入紫砂泥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壶的使用

紫砂壶的使用,因材质的特点,表现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在于它于使用者能进行感情交流。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宝爱,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故最好的茶壶不要束之高阁,而应该经常使用把玩。明人周高起说过:“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这句话,实际上是用壶,养壶的根本之法。具体做法,步骤大致如下:
1.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伤表皮(有的壶作者在出手时已作处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处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较溶的茶叶水锅里,或中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土味尽去,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便可沏茶使用。这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二次,即可沏茶。
2.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切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布,或干净湿布,擦抹壶提,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温稍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 茶壶长期不用,或因疏忽未及时将茶渣倾出,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可在消除霉味变异味茶渣后,注满开水,稍晃数下倾出,旋即没入凉水中,异味可处,若一次不行,可反复2-3次,总会有满意效果,且不用担心茶壶会因热凉急变而发生暴裂。这就是古人所说:“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水泻之,元气复矣。”
4.茶壶最怕沾上油污搞得脏兮兮的。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腻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贱相,”如果这,就如同让西施蓬头垢面一样。壶体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过重,亦可用细布稍沾洗涤剂轻轻擦拭,然后再用手摩挲,让壶体发光,出现本质美感。但古壶古物就没有必要去该头换面,留下古美感也是体现年龄的具证。总之要对具体对象具体正确处理,不能作一法律。
5.不要将茶渣长期存放在壶内的方法来养壶,虽然紫砂茶壶有越宿不馊之说,但时间稍长,仍然会发生异味,特别是夏天茶叶更易发酸发馊,这样会影响壶内茶山的形成和积累。把茶汤留在壶内阴干,日久累积茶山,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分寸掌握,以茶汤不变质为宜。
6.台湾已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湾茶道的养壶,用壶方法:
壶的保养通称为“养壶”,养得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并使其壶能焕发本身浑朴的光泽。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期吸附茶质,确“助茶”的功能。对于茶道中人而言,养壶绝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维护得法的茶壶,能够提升品茗目的之实践,却是被肯定的。养壶就如同培养树苗般,掩苗助长则难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所以养壶也不必急于一时,只有要平常多加使用并维护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养的幼苗,不必人为附加补养也可成器,而且更加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壶铬欣赏

紫砂壶上的铭文常常是一些格言、警句,或者是具有警戒、劝勉性的诗联。例如——“石根泉,蒙项叶;漱齿鲜,涤尘热”要涤除的“尘热”不仅是生理的,还让人想到包括心理和精神的。
“咬得菜根,百事可为”配合壶上的蔬菜图题的这一壶铭,提醒人们能够吃得苦,方能成大事。有意思的是紫砂壶上还有劝人种树的诗句:“为听鸟声多种树,欲留花香久垂帘”。
  清代有名的曼生壶的壶铭大都有着座右铭的性质。例如:“方川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劝人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之道;“苦而回甘,直谏之言”,提醒人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听得不同意见。“器堕于地,不可摄也;言处于口,不可及也,慎之哉!”这是“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告诫。
 紫砂壶的警戒性铭语还与壶名和器形相联系,如曼声“却月壶”的壶铭是“月满则亏,署之座右,以为我规”;方形壶的壶铭是“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这里化用古人的“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处世格言,思虑要周圆,行为要方正,内心要像茶那样清醇蕴藉,澄澈明纯。
  壶小易沸,量小易怒
  茶不求精而壶也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也不空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泥概說

世界上最喜歡品茶的種族、自古茶具既盛行於中國各朝代社會中、到宋、元朝時、烹茶品茗己為社會藝術之不可缺。西元十六世紀後、世界海陸運交通發達迅速、各國交流頻繁中國之各項物品、也因此而與各國交流其中陶瓷的大量輸出、更引起各國的注意。朱泥是什麼!和紅泥有何不同!現在還有無朱泥礦!
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為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產在嫩泥礦之下層、又稱「未觸風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風化的土塊、質堅如頑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朱泥和紅泥最明顯差別在燒成溫度、及成品音訊高尖。目前朱泥礦是明顯減少了、但有一原則不變、只要有紅泥~朱泥則不滅。
朱泥壺因燒成不易、一般正規工手(指紫砂工藝廠)是不願去作的、因為朱泥的收縮比有20%~50%之高(一般紫砂約8%~15%就不得了)、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各價位款式之朱泥壺若不整口(用金剛砂磨平口蓋)實難登上一級品。有些了解朱泥壺特性之壺友也只有在三點上要求、對於口蓋要求則見人見智、因人而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