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ket官方网站论坛

veket

 找回密码
 要注册
搜索
楼主: xingci

[分享] 紫砂壶知识大全整理收集(强烈推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别真伪要抓住要点

第一、要注意观察器型。紫砂壶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时代特征。明代造型高雅朴拙,较少装饰。清代前期造型丰富奇特,注重装饰,加彩、堆塑等各逞其能。清代后期,造型趋向简化,注重雕刻诗词书画,文化内涵明显增加。而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则以这一时期的名家代表作品为主脉的。以清代陈鸣远的作品为例,他的壶历来为世人所重,仿制牟利者层出不穷,仿制品极品。旧时曾有“海外争求鸣远碟、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诗句,将时大彬、陈鸣远二人相提并论。购壶者在观察器型特别是遇到名家代表作品的时候,不能被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观察壶的外形上那些微妙的地方,尤其是壶体与附件的交接处和过渡处体会制壶者的匠心,通过表现形式挖掘其深刻的艺术内涵。越是名家的代表作品,它所体现的艺术内涵变越应该深刻。
  了解器型的基本知识,对初入紫砂壶收藏之门的人来说,在鉴别上还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以紫砂壶通向壶嘴的出水孔为例,它在民国以前一直是独孔,此后才出现了多眼网孔,而向壶内凸起的半球形网孔则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来的。假如遇到一把壶,其印章为陈鸣远,而出水孔呈网眼状则不必分辨印章真假,仅凭出水孔形状便可断定此壶之伪。再如,现代提壁壶是当代紫砂大师顾老吸收前人提梁壶的造型精华结合自己的独特理解创造的,其造型以微曲线组成,云肩线特别薄,特别窄,由提梁形成的虚空间与壶体产生的虚实对比,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如果出现一把号称明代或清代的这样的提壁壶,则不看也便知是假。
  第二、要注意观察质地。首先,名家制壶设计独到,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而成品数量少,价格又高,所以名家必然要选用好料,否则事半功倍;其次,好料不仅本身价值高,而且能够有力地衬托出名家的精巧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再次,名家有选用好料的经济条件和市场保证。而制假者因底气不足和急于赚钱,往往不愿投入过高成本,舍不得购买好料,因此造成很多仿冒壶器型还看得过去,但因材质低劣而漏了陷,影响了作品气韵和品位。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真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在谈到“宜兴壶之伪制时”指出:“宜兴壶之真者,其体重,其色紫,其亮润.......新制者,其性糟,其色黄,有亮者少,无亮者多.......”收藏者可抓信这一要害,从疏松、粗糙的质地上识破假冒者的名家壶。
  此外,还可从泥料的品种上加以辨别,如“天青泥”是清代后期出现,与历代泥料有明显区别,如果出现一把号称清代中期以前的“天青泥”壶,那肯定有问题。仿冒者以种种方式伪造明代和清代的老壶,购壶者同样可以通过验证泥质来分辨。过去采用手工方式练泥,质粗;现今用机械粉碎加工,质细。何况紫砂泥仅丁山一地出产,老壶的泥取于表层,现今采泥已到砂井的深层,泥的质量可想而知。
  第三,要注意观察包浆。长期使用过的旧壶,外表很自然地产生一层光泽,是久经茶汁滋养和人手盘玩而慢慢透出来的,被称为“精光内蕴”。壶的传世时间越久,包浆就越深沉。有包浆的壶,无论其外表是否有茶渍或尘土,只要用干净的而轻轻擦拭,都会出现一种光泽,而且越擦越亮,行里人称之为“包浆亮”。
  新壶造旧常常是将壶的外表用极细的砂纸打磨,然后将壶放入浓深的茶汤中又浸又煮,让茶渍融蚀,或打蜡上油,速成“包浆”。有经验的紫砂壶收藏者见到这样的壶,便会感到其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泽发贼、发浮、发愣。这样的壶有时因“包浆”不均匀,弄“花”了,显得脏脏乎乎,让人看了感到烦躁。如果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壶身,还能找到打磨的刮痕。这样的壶还往往有一种霉馊味,细细嗅辨即可识破。用手抚摩,感觉发涩,不像真包浆那么滑润爽适。此外,速成的“包浆”一刷就掉,而真正的老包浆已与壶身融为一体,附着性极强,用清嗉练锤辞逑匆材岩圆恋簟?br>
  第四,要注意观察题款与用印。早期的紫砂壶多无款,明代后期才出现款识。紫砂壶大多为民窑产品,落款随意性极大。具体到每个人,早年与晚年的款识又有很大变化,极少有陶工一生只用一两枚印章的。早期紫砂壶实物以及记载其款识的文献资料极少,款识又这样混乱,几乎没有标准器款识来比较和印证其它款识,这样就给早期紫砂壶鉴别带来很大的困难了,致使购壶者无从下手。
  早期紫砂壶如果是刻款,那面目就更复杂了。明代紫砂壶刻款字体流行楷书,多为竹刀所刻。竹刀与金属刀刻款不同,相对来说易于鉴别。竹刀刻款泥会溢向两边,高出平面,留有痕迹,可见刀锋刀法;金属刀刻款则在泥平面以下,痕迹不明显。问题是陶工文化水平低,自己写不好字,于是今天请东家刻,明天请西家刻,来不及找人就自己也刻,这就使后人难以根据刻字鉴别究竟是谁的作品。有些刻德比较粗劣,用字也往往有误。今人买名家的壶,如果发现题款中出现明显的错别字,就怀疑作品的真伪,这一观念上一不能用在早期紫砂壶身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款识是印章,因钤压力度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紫砂壶中的印章多为阴刻,钤压在壶上,变成了阳文。阴刻的图章,钤压在半干的泥胚上,如用力过小,字的顶端刀痕往往难以凸现;只有用力较大,才可将印章的全部到痕钤压出来。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印章,钤压力度不同,印痕字根相同,而字尖往往会不尽相同。这样的模糊性同样给紫杀壶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明代是流行刀刻款识的。
  明代中期,紫砂壶由日用粗陶向工艺陶转变开始流行起来。恰恰在这时,艺术商品的进程加速,艺术品的市场需求量越大,作伪之风就越甚。明代中期以后,急功近利,浮靡腐败之风盛行,作伪仿真者大获其利,附庸风雅者不知其赝。在图书版本方面,历史上造伪和仿真最甚者,莫过于这个时期。主要表现为明版伪宋,给后世书贾作伪牟利创造了条件。在诗文方面,万历进士张泰阶竟伪托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之名,写了一大批题跋历代书画的诗文。在绘画方面,作伪地区分布之广,作伪者人数之众,作伪方法和手段之多,赝品流传数量之多,均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利用款识冒仿名家作品的方法有3种:第一是新壶旧款,即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家的款识,这种情况包括名家为了应酬,或在市场供不应求时,由学徒或他人代制,盖上自己的印章。再有就是前代名家的印章流传下来,后人继续使用,借以仿制冒真。第二种是旧壶新款,即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家的款识。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大多用阳文,字体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模仿或显呆板,或笔画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第三种是新壶新款,此类作伪手法颇多。现代伪造者多是仿制假的印章或镌刻假的款识,如采用照相制版技术,用铜锌版制出的印章。也有一些印章和款识是仿制者凭空臆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数
通常来说是指的泥料的粗细。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反之则为细的。目数越大,泥料也就越细。反之,泥料的颗粒感就会很强烈。
103包浆
  包浆之为术语使用的频率很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外行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像是在听鸟语,让人不知所以。“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古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而是最普通的光泽,一眼望去锋芒毕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谈炫耀于世,用一个古董行专有词汇来形容,称之为“贼光”。
104维护保养壶的要领
  壶的保养通常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使其能善于“蕴味育香”,并使壶能焕发本身纯朴的光泽。此乃由于陶壶有吸水性,若是长久吸附茶质,碓有“助茶”的功能。茶道中人而言,养壶绝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维护得法的茶壶,能够提升品茗目的之实践,却是被肯定的。养壶就如培养树苗般,揠苗助长则难免有失自然的无形之功,所以养壶也不必急于一时,只要平常多加使用并维护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养的幼苗般,不必人为附加补养也可成器,而且更形珍贵。养壶的方法众说纷纭,首要条件当然是要小心使用保持壶的完整。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乃为一般认为较方便且实用的,现列述如下:
  一、新壶新泡
  先决定这把壶将用来配泡那种茶?譬如是重香气的茶还是重滋味的茶,甚至所常品用的各种成茶都有专门备泡的壶等;但是如果不讲究的话也无妨。
  使用前,用茶汤烫煮一番,不仅有去除土味的作用,也可使壶接受第一趟较隆重的滋养。方法是用干净且无异味的锅器盛水,将新壶置于内,然后用小火加热一直到将滚未滚时,再把茶叶(最好是焙火程度较高的)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继续以小火加温或熄火亦可。然后再待一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的地方让壶自然阴干即可。在倒弃茶汤后,锅里的茶色就己直接显示养壶的道理了。一般而言,如此便可派上用场了。
  二、旧壶重泡
  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注意(壶里茶山)的人,往往在泡完茶后,只除去茶渣,而将茶汤留在壶内让其阴干,因此累积茶山的速度相当快,但因气候条件和维护不当,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以上两种方式,随个人喜好参考应用,至于说把茶渣摆存在茶壶里来养壶的方式,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是壶乃吸附热香茶叶之质,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
  壶应经常擦拭,才能焕发出本身泥质的光泽,一把纯朴润雅的壶碓是比呆滞无泽的壶来得美观。但如果揠苗助长而用油剂或茶水涂之,则所产生的光泽就是油光或垢泽,俗称为(和尚光)。
  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他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的地方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发表于 2008-8-25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喝“粗茶”更有利于健康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5-1-2.html
怎样喝春茶才能更健康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6-1-2.html
喝茶的八大误区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7-1-2.html
饮茶有讲究 调“茶”5个致命区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8-1-2.html
“峨眉雪芽”保健饮用法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4-1-2.html
喝什么茶有利于减肥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0-1-2.html
煮茶比泡茶更加能够防癌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1-1-2.html
喝茶早晚有不同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2-1-2.html
喝菊花茶不要加糖直接热水冲泡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3-1-2.html
夏日该饮哪种茶?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4-1-2.html
怎样能除去茶杯上的茶垢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5-1-2.html
夏天喝白茶有益健康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6-1-2.html
爱喝茶 勤洗杯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39-1-1.html
喝茶后应及时漱口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7-1-1.html
用沸开水泡茶会大量破坏维c吗?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8-1-1.html
茶叶不是越鲜越好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49-1-1.html
随季节变化饮不同的茶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0-1-1.html
人类健康呼唤有机茶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1-1-1.html
饮茶能减肥吗?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2-1-1.html
饮茶品茶注意啥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3-1-1.html
茶的药用成分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4-1-1.html
茶叶:降血脂除口臭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5-1-1.html
头疼脑热不用药,巧用偏方治大病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6-1-1.html
苦丁茶保健功效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7-1-1.html
用菊花茶呵呼你的眼睛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9-1-1.html
茉莉花茶香味有镇静作用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60-1-1.html
哪种花茶适合你?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61-1-1.html
酒后饮茶易发生肾病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62-1-1.html
普洱茶有什么功用?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64-1-1.html
饮茶与防治心脏病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63-1-1.html
茶的药理作用
http://www.lucky8k.com/thread-49358-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veket官方网站论坛,veketx官方网站论坛,微器人 ( 粤ICP备 11052856 )

GMT+8, 2025-5-4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