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论壶品与人品。
做壶是做艺,做艺也是做人。一个做壶的人,如果仅仅是为了吃饭、生计,为了养家糊口,那么,做做好、有市场就可以了。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壶艺家,作品传世留人,青史留名,就应该做工考究、技艺精湛、提升品位。壶是人做的,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同样造型的壶,不同的人做,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霸道、儒雅之别。
做壶是做艺,做艺如做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认真做人,认真做艺,不要把造型、工艺勉强带得过的作品给人,这样对收藏者是极不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不要看今天带得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会评价这把壶,也会评价做壶人的艺品。艺术上对别人负责,实际是对自己负责。
作品能不能传世,能不能青史留名,历史上有许多典故,可供我们借鉴。如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千年留传,万古不朽;当代书画家徐悲鸿、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都被后人视为珍宝,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艺术水准高,而且他们的人品也值得称颂,人们珍藏他们的作品往往在欣赏中感到荣耀。另一种情况截然不同,如宋朝的秦桧、明代的严嵩,据史料记载,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极高,但至今不见作品留传,究其原因,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名问有哪一个收藏家愿意收藏遗臭万年之奸臣、坏人的作品呢?同样,当代又有哪一个人愿意收藏大贪官胡长青的书法呢?如果真有人愿意,亦和他们同流合污了。
认认真真做艺,清清白白做人,是艺术家的艺德。
要关心、培养中青年的紫砂艺术人才,鼓励他(她)们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探索,允许他(她)们各种风格的竞争,为他(她)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成功而喝彩,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已经有一些名望的紫砂老艺人应该具备的艺德。
良心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艺德就是真诚对待艺术,真诚对待收藏家,随时保持清醒的艺术品格,保持真诚待人的品德,能让后代人真心说一声好,其实很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下一代、为后世树了楷模。
三 论继承与发展。
美国有个学者叫希尔斯,他有一段论传统的名言:“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它使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紫砂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瑰宝,把传统继承好是我们从事紫砂艺术人士的共同职责,但传统靠什么来继承,我认为继承要靠创新来继承,要靠发展来继承,今天的传统在昨天是创新,那么今天的创新到明天也成了传统,一代一代的紫砂人不断创新不断地把传统这个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传,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传统,如果我们不去创新,那么,这个艺术就将枯萎。
紫砂花器流派,源远流长,最早的是供春,以及清代的陈鸣远、杨凤年等,他们都各自以自己的创新,发展了传统。我在七十余年的壶艺生涯中也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作了《荷花茶具》、《芒果壶》、《牡丹壶》、《莲藕酒具》等等许多原创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创新的意义从文化总体而言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
紫砂的技艺是反映紫砂语言的基本功,需要一代一代的继承,紫砂应更多的向文化方向发展,我赞成后辈紫砂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多方面与文化艺术界的名人、书画家合作,提高紫砂的文化含量,提高紫砂的文化品位。
我认为,传统是民族艺术的根脉,创新是传统艺术的生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并促成传统的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